废文网 - 耽美小说 - 焚香祭酒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9

分卷阅读189

    被董承本人“巧遇”后,实在忍耐不住,对着董承看似客气,实则暗藏胁迫地道:

    “君如此行径,不怕我上报给曹司空吗?”

    董承丝毫不怕他的胁迫,桀桀而笑:“刘将军若是能向司空禀报,早就去了,何至于被我纠缠这许久?”

    刘备冷然回视。

    董承继续道,“因为将军知道,一旦此事通禀了曹操,我定会拉将军下水。而曹操正愁找不到名目处置将军,必会借题发挥。这种将自己的把柄奉上,正入曹操下怀,自取灭亡的行为,将军如何能做?”

    刘备道:“君欲何为?”

    董承从怀里取出一条绸衣带,作出一副恭谨之色:“此乃圣上血书,‘衣带诏’也,刘将军还不听命!”

    刘备来不及去看那条衣带,闻言,躬身行礼。

    董承念完衣带诏中对曹操的种种论罪,取出笔,对刘备道:

    “刘将军,署名否?”

    刘备被这半逼半就的邀请气笑了:“备自当为圣上肝脑涂地,只不知道——这衣带诏是真是假?”

    董承脸色倏然一变。

    刘备一瞧他这模样,便知这“衣带诏”果然有异,既恼怒董承的纠缠,又惊异于他的大胆。

    董承犟嘴道:“朝中大半有识之士皆知此事,怎会有假?”

    刘备暗笑。若朝中有大半人参与,曹操怎会一无所知?他若这么无能,早死在吕布的手上了,怎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过是三两个蠢笨之人,结成乌合之众,在此跳脚罢了。

    虽是这么想,但刘备知道,如果董承今天要不到一个结果,他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是以,刘备并未拆穿董承的谎言,故意作出一副迟疑不决的模样,在董承的再三催促中,在那一串联合签名的末尾,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董承见刘备上了贼船,便放心地把他当成自己人,与他一同探讨“打倒曹贼”的计划。

    刘备明面上听得认真,内心对董承等人天真的妄想感到无语。

    他倒是想帮皇帝洗一洗这些“忠臣”的脑子,可又想到:能背着皇帝做出这种事,这些人不过是借皇帝的名义,替自己争夺权力的宵小罢了,算是哪门子的忠臣?他们本质上与曹操并无不同,却没有曹操的半点眼力与权谋。

    歇了多管闲事的心思,刘备借助所谓的“反曹”计划,反过来将董承耍的团团转。最后,他借助董承的人脉与势力,趁着曹操征伐袁术的这个机会,悄悄地溜了。

    作者有话要说:  [1]15字引自正史。

    第142章 裂痕

    刘备知道, 自己偷跑是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的。

    目前他与曹操等人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在这个平衡点上,曹操纵是想除掉他, 也要碍于名声、威信等因素,不得不按捺住心底的真实想法,表现出一副亲厚的模样。而刘备,明知曹操等着抓自己的错处, 也装作不知, 和曹操保持着虚假的友谊。

    一旦刘备选择逃跑,这个平衡点将会被立刻打破。

    到那时, 曹操既有了追究他的理由,也有了除掉他的机会——

    在偏野的山地, 让一个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

    刘备深知利弊,可他还是决意要逃。

    因为, 曹操于他,就像一把时刻悬在脖子上的铡刀。

    一旦朝中局势有变,这把大刀,就会毫不留情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在刘备成功跑路之前,吕布曾让士兵过来找他, 请他过去叙旧。

    吕布已被软禁了将近半年。一开始, 他还满怀希望地蹲着,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被放出去,与家人团聚,重新在马背上一展雄威。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每日好吃好喝的供应不曾间断,释放的消息却迟迟不来,吕布日渐焦虑,call刘备的频率也从两三个月一次变成一周一次。

    刘备不堪其扰,他根本不想跋山涉水地去听吕布倒苦水,也不想听吕布明里暗里的请求。他多次告知吕布:他根本无法左右曹操的决定,甚至自身难保。然而吕布竟然一根筋地认为:曹操当初饶他一命,是因为他刘备的求情。

    刘备有苦难言。偏偏吕布还觉得他不尽心,言辞间逐渐多了一分怨意。

    刘备心头凛然,他知道曹操的网已经四处布下,再不逃,等到收网之际,等待他的只有一个束手就擒。

    因此他诓哄了吕布,叫他以赤兔马相赠。

    吕布起初勃然不愿,最终,敌不过刘备的软硬兼施,将赤兔马拱手相让。

    吕布的住所素来有众多士兵把守,这一切自然未逃过曹操的耳目。

    刘备此举可以称得上明谋,可曹操并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曹操的几个心腹谋臣很早就向曹操进策,让曹操提防、限制刘备。

    这当中的提议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荀攸、郭嘉、崔颂为首的主张“刘备不可纵”;另一类则是以程昱、戏志才为首的主张“当杀了刘备永绝后患”。

    曹操原本更倾向于前一种主张。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亦有几分惜才之意。

    可随着局势的变化,对刘备此人了解程度的加深,曹操在坚持原有主张的同时,不免生出了几分不一样的想法。

    他对刘备的态度,从荀攸、郭嘉、崔颂的“不可纵”,渐渐转向程昱、戏志才的“当杀永绝后患”上。

    而若要杀刘备,刘备此次筹划的逃跑,正是送上门来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所以,在洞察刘备的预谋后,曹操非但不予阻止,还大开了方便之门。

    他想将刘备放出许都,找个僻静的地方就地格杀。

    对于曹操的这一计划,郭嘉、荀攸等谋臣皆表现出少许的忧虑。

    崔颂也不太认可曹操的这个决定。

    这个计策,虽然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掉刘备,但变数太多。

    一旦哪个环节有失,离开许都的刘备就像投入大海的鱼,再也捉不回来了。

    崔颂便向曹操进言道:“刘备勇武善战,又有关羽、张飞两名骁将忠心护佑。今得赤兔马,日行千里,若放他离去,怕是纵虎归山,一去不返。”

    曹操道:“行计当如行军——冒其险,贵在神速,哪有百无一失的道理?”

    崔颂道:“我听闻刘备领平原相时,曾遭遇刺客。那刺客收了旁人的钱财,竟不忍杀之,反倒把事情原委悉数告诉了刘备。可见刘备心智过人,能以言语左右他人,”

    纵观有关刘备的历史记载,此人的心智与话术不可谓不可怕。姑且不论他对诸葛亮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了一辈子;就说他被人买刺客刺杀这事,刘备竟然能用自己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