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6节
赵氏撇着嘴,到底没再多说,转身去了灶房。看到整整齐齐的两大捆柴,她才把撇歪了的嘴角放下来,开始生火。 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当天晚上,赵氏还是按照许杏说的办法煮了一大锅红薯面条,配上咸菜,一家老少都吃了,也没人有不舒服的,金氏问明白了,就大手一挥:“以后就按这个法子办。”又白了赵氏一眼,“许杏确实是个好的。” 许杏心中叫苦,却只能耷拉下眼皮,假装听不见。 多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淀粉都干了,许杏检查过,装好,就跟长青一起往镇上走。 “那个红薯面条还不错。”长青首先打破了沉默。 许杏正在合计拿到钱以后怎么安排,猛地听见长青说话,有些回不过神来,顿了一顿才说:“啊,那样吃就不大刺激肠胃了,能省不少面,也好吃。” “怎的不做这个来卖?”长青问。 “啊?”许杏摇摇头,“不是不想,是很难。如果没有烘干的好办法,这湿面条放不住,那可没法卖,且咱们乡下人家不缺那点做饭的功夫,只要想到了,谁家的媳妇都会做,不新鲜。” 长青又问:“我算着这回应该拿回来好几十文钱,你打算怎么花?” 许杏十分郁闷:“我得再买斤酒曲,一斤就要三十文,我也就剩不下几文钱了。” “慢慢来,莫急,”长青宽慰她,““你放心,没人能赶你走。” 第10章 青黄不接 长青来宽慰许杏,没想到许杏完全不担心:“我没害怕啊。银子又不是今天我欠的,我还能挣钱,又有你这个读书人撑腰,我有啥可怕的?” “说得也是。”长青微笑。 许杏侧头看了他一样,觉得他的笑容实在是太标准了,只差在脸上写个“如沐春风”了。 两人说着话,一刻钟之后就倒了镇上。长青去了学堂,许杏就自己抱着盛淀粉的大木桶去了刘记酒楼。 酒楼的伙计都认识许杏了,老远看见她就回头喊掌柜的,刘老板便带着伙计出来拿货。 这回没什么可说的了,淀粉倒出来,称重,一共是十六斤三两,刘老板给了许杏九十文钱,然后说:“这个月用不了了,你等三月十五前后来镇上的话咱们再看看要多少吧,天暖和了就要卖凉粉喽,那时节用得多。” 许杏应了。 这九十文里,回家要给范老太太四十文红薯钱,剩下的要买斤酒曲,许杏只能得二十文,还得琢磨弄蒸馏酒的工具,这恐怕又不够了。真是头疼,对于事业起步期的困难,许杏虽然很清楚,可是难免有些丧气。 到了货栈,热情的老板娘已经认得她了,见她又来买酒曲,便问道:“小姑娘这是家里开了酒坊不成?我这铺子里卖得最慢的就是酒曲,竟是都让你买了。”粮食珍贵,一般人家都舍不得酿酒,十里八村有限的几个大户又都脸熟,再说了,就看许杏这一身旧衣裳,也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您可真是火眼金睛,我们家正在试验呢,要是成了就要开酒坊了。”许杏笑着答了一句,在货栈里慢慢的转悠,仰头看着柜台里面的货物。 “哟!那可了不得,咱们这儿可稀罕,我这铺子里卖的还是县城的酒坊出的酒呢。”老板娘一拍手,“你家的酒要是成了,拉来些放我这铺子里卖呗!说起来的,你是哪个村的,你家大人叫啥?” 许杏不知道她是客气客气还是说真格的,不过还是很高兴的答应了,又回答她的话:“我是范家村的,范守业家。” “那你家蒸酒的家什打了吗?”老板娘问,“在谁家打的?” 许杏摇头:“没得呢,我家也没银子了,正愁这个哩。” 老板娘那个高兴啊,让许杏看着毛骨悚然的:“这可是巧了,我这儿就有一套,瞧着你这小丫头怪招人喜欢的,按本钱卖给你就行。” 客气话听听就得了,许杏可没敢答应:“那可是真好,可是我家没银子,得多少钱啊?” “你先看看。”老板娘转身走到角落里,蹲下翻找了一阵,这才笑着回来,“你要是自家慢慢的做,就不需要大蒸酒炉子,使自家的锅就成,这是锅盖,这里是出酒的管子,你外头找个坛子接着不就得了?这玩意儿小巧实惠,本来是我们当家的自己想蒸酒喝才弄的,可是太费劲了,他不耐烦,就没使,我也不多要你的,他五十文进的,你就也给我五十文就行。” 许杏看了,与其说是一套蒸馏酒装置,不如说是个带根管子的锅盖,确实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不过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剩下的还真就如老板娘所说,外头接个管子坛子冷却接酒,家里的家什确实可以凑合着用。这确实比她想的白酒蒸馏装置便宜太多了,她大大松了口气,说:“不瞒您说,我今天手里就五十文钱,本来是要买酒曲的,这就不够了。” 老板娘显然很想把她家的这套滞销货处理掉,便十分大方的道:“这样吧,你就给我五十文,这盖子你拿走,酒曲少拿些,一二两,就赊着,你下回来再给我钱就是。” 本来许杏就是打算这么磨一磨的,老板娘主动提出来了,她也没有异议:“那我就先要一两酒曲吧,下回来还您三文钱。” 老板娘满口答应。 见了长青,自然要说一遍这个事情,长青就叹气:“你怎么这样死心眼儿,还赊账,便是少给几文钱,奶奶也不会说什么的。” “可不能这样。”许杏正色说,“红薯是家里的粮食,我给用了,就得按市价给银子,少一文都说不过去,别的那就是我的事了,毕竟挣得的钱我也没交给家里。” “那你挣的钱呢?”长青听着,觉得她也有道理,只是瞧着她这样子都替她累得慌,便故意问。 许杏现在倒是不难受了:“我置办了家什啊,还有那两坛子酒呢,别看现在我手里没钱还欠着帐,可是前期该投入的就得投,等我的酒出来了,卖了不就是钱?” 说起这些,就算长青饱读诗书也不是许杏的对手,他微微一笑,道:“你倒是有理。家去吧,有这四十文钱,奶奶应该很高兴。” 许杏想起之前的事,就问:“你不在镇上直接买些面什么的带回去吗?我瞧着镇上卖的面也不比村里贵。” 长青似乎有些惊讶,他看了许杏一眼,又转回脸看着前面的路,道:“家里的事都是奶奶做主,这是卖红薯的钱,是家里的。” 许杏认真想了一下,有些明白过来了,她想买生产资料就买,是因为她动用的是她自己创造的盈利,而红薯的钱是家里的出产,除了范老太太母子,谁都不能动用。 “那,讨债的上门,婶子手里哪有什么钱还呢?”赵氏天天种地捡柴挑水,完全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根本不可能自己拿出钱来。 长青笑容微敛:“她借钱的时候想的是我死了她也就不过了,那是豁出去了,根本就没想过要怎么还,现在我活着,她也一样没想过,估计是等着奶奶去还呢。” “也是一片为母之心。”许杏觉得赵氏行为欠妥,但是对儿子的心意还是真的,也不好说什么,“奶奶会还吗?” “会。”长青道,“我爹捎了信,清明时候要回来,他会给奶奶钱。” 许杏没问他为什么不把范氏扣下五两银子的事说出来,想来他有他的道理。 他们俩说着话往家走,可到了家里就傻了眼——赵氏正哭哭啼啼的挨骂呢。 等弄清了原委,许杏也挺无语的。原来他们离开之后,赵氏的二弟来了一趟,听说赵氏被人追债,便拍着胸口说能帮着卖一部分红薯。金氏给了钥匙,他们便称了一千斤红薯,卖给了赵氏二弟找来的贩子朋友,卖了四百文钱。 “许杏交回来的都是一文钱两斤,你卖的呢?还不如个孩子!”金氏动了真火,手都在发抖,“说什么你兄弟出息了,就这个?早就知道你们姓赵的不中用!” 长青扶着金氏到里间休息,祖孙俩说了什么没人知道,许杏本来就不掺和这些事,就回自己的小窝里休息。 有这一两酒曲,她打算可着这个数量来处理红薯,这次刘老板说了不要淀粉,她得自己想办法卖掉,另外空坛子只有一个了,也不算大,正好能放十来斤红薯渣滓,只能这样了。 她这套操作确实是物尽其用,但是比较费时费力,还费坛子,如果出酒效果不理想,她就打算干脆废渣堆肥,反正只要给了钱,金氏应该并不会在意这个。 这也是许杏多日来的观察发现。金氏很节俭,但是给了钱买走了红薯,再怎么处理她就完全不会过问了,不像赵氏有的时候还要指点一二。 红薯被卖掉了,说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是有人愿意买红薯的,毕竟它便宜。可是一下子卖掉了一千斤,家里只有五六百斤了,到五月底收麦子,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得靠这东西充饥,怕也拿不出多少来让许杏加工了。 这个事情得跟长青商议。 许杏想着这些,居然打了个盹,实在是太累了。 等醒过神来,已经隐约闻到饭味儿了,她连忙出去,趁这个时间跟长青说几句话。 走到东厢房外,却听到里面传出说话声:“你奶奶说许杏给的钱多,可是她那小打小闹的,能还上几家的钱?让她干点活,别在家里吃闲饭就是了,你奶奶还真当了大买卖,可见是成心为难我呢。” 许杏就站住脚。 长青的声音接着传过来:“这事本来就是你跟二舅做得不好,何苦拉扯许杏呢?单说这件事,奶奶说话不好听,却是没说错的。” 赵氏的声音尖利起来:“怎么你也这么没有良心?你二舅是最仗义不过的人!他要不是为了给咱家帮忙,何苦去跑这个腿?” 显然长青也很无奈,他道:“没说二舅不好,我知道他是好心帮忙,只是价格低了也是事实,若是卖了五百文钱,奶奶自然就不会有话说了,少了一百文,谁不心疼?已经这般了,就赶紧去还了帐吧,省得别人来家里闹。” 许杏刚走到院子中间,赵氏就出来了,她低着头去正房开门,准备端饭过去,回头看见许杏,恨恨的瞪了她一眼。 这就是无妄之灾了。许杏无奈,后来找时间问长青,长青道:“奶奶今天是真的生气。我之前已经跟她说了大姑那事儿,她不愿意叫娘知道。今天奶奶也是觉得红薯吃不完才同意娘去卖的,实则心里并不着急,可是卖得少了,她又不能明说不急着还账。” 老太太是憋屈,赵氏是委屈,许杏明白了。 “我娘这人,若是叫她手里有钱,她……我也同意不跟她说的,许是我错了。”长青道。 许杏很意外长青会跟她说这些,不过这个家里也没别人了,她只好安慰了一句:“哪能事事周全呢,我是觉得,从这个事上看,红薯的买卖很做得,生红薯真的太不值钱了。” 第11章 蒸酒尝试 “你说得倒是。”长青也不是要自怨自艾,说了两句话,就精神起来,“你还要做淀粉吗?” “我知道家里的红薯不多了,”许杏拧着眉毛,“反正家里留着红薯也是吃的,我挣了钱买粮食给家里的话奶奶应该会同意吧。” 长青却想了一下才说:“这事等我问问奶奶吧,你这次是要做多少?” 许杏比了两根手指头:“有二十斤生红薯足够了。我就一两酒曲,处理不了很多渣滓,再说刘老板说了这个月不要了,我得自己卖,多了也怕卖不了。” “这样啊,那应该问题不大,等我跟奶奶说了,你就去弄吧。”长青说。 因为这一百文钱的事,金氏不痛快了两天。许杏觉得她心疼钱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憋屈。这里头还有范氏的事儿,老太太显然是要包庇女儿的,不管是让她吐出一些还是老太太填这个窟窿——其实就是她从儿子手里拿的银子,她都只能这样认了,儿媳妇呢,一着急干了“蠢事”,她还不能明说一句“又不着急你犯什么蠢”,自然郁闷至极。 虽然有这么一出,家里的红薯剩得也不多了,但是长青跟金氏说了一声,许杏还是很顺利的拿到了二十多斤红薯。都说熟能生巧,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熟练工种,即使脑子里面信马由缰,手上的活计也完全不耽误。 把红薯渣滓发酵上,许杏算算日子,今年天气还算好,过了倒春寒的那几天之后,慢慢的开始暖和起来,之前的那两个坛子发酵状况还可以,这样再过些日子就可以蒸酒试试了。 新做好的淀粉因为要拿出去卖,许杏还特意过了一下秤,是四斤一两多,她用小盆装了,跟长青一起去镇上。 “我今天可能会很慢,你跟先生讨教完学问就先回家吧。”到学堂门口的时候,许杏说。 “那我出来去街上看看,到时候再说吧。”长青没说准话,反正镇子小,做买卖的就那么一条主街,不难找。 许杏想了想,先去杂货栈碰碰运气。老板娘看见她就笑了:“范家小姑娘来了?你家的酒成了吗?” 许杏就有几分不好意思:“我家的酒还在发酵着,也不知道行不行呢,今天是有别的事要劳烦您。” 老板娘笑容不变:“有啥事你说,不用客气!” 许杏就把包袱放在柜台上,打开,说:“这是我家做的红薯淀粉,在刘记酒楼那里卖了些,他家如今做炸货全都用的它。做凉粉吃也极好,不知道您家卖不卖?” 老板娘有些意外,低了头仔细端详着淀粉,道:“那老刘可是不吃亏的,看来这淀粉是真的不错,不过这东西卖得慢,我也不敢进,要是受了潮什么的就都赔了。” 许杏明白,她不是推脱拒绝,并不勉强,因为有思想准备,也不失望,就问:“那我能在您家门口摆个摊吗?我看那边没人。” “你尽管去,那边就是没人的。”老板娘指了指,“那是我家门口的地方,日日都扫的,很干净。你要使秤吗?我这里有。” 许杏没有秤,来之前想的办法就是把淀粉在盆里抹均匀,然后四等分,每份算一斤,现在老板娘主动提出来要借秤给她用,她自然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她的摆摊生涯并没有一个好开始,一个上午过去了,有人看没人买,毕竟许杏说得明白,这红薯淀粉就适合挂糊油炸还有做凉粉之类的,不适合炒菜勾芡,普通百姓谁家经常炸东西吃呢,多费油啊! 一直到了中午,才有一个从货栈里出来的中年妇人过来,看着盆里的淀粉,问:“刘记的炸鱼真的是用的你家的淀粉?就是这个?” 许杏一开始还有点着急,后来也就躺平了,卖不了就卖不了,大不了回去做粉条吃,她正在心里琢磨淀粉加工粉条的事儿,猛地有人跟她说话了她还有点儿懵,愣了一愣才答上来话:“啊,正是,这红薯淀粉炸东西特别脆!刘老板可是我家的大主顾哩!” 妇人笑了笑:“多少钱?” “八文钱一斤。”许杏道,“这是四斤一两,您要是全要了,给您算三十文。” “炸几条鱼可用不了这许多。”妇人有些犹豫。 没有嫌贵,而是觉得用不了这么多!许杏心中高兴,这是遇到了不差钱的客人!她连忙打起精神来道:“炸几条鱼是用不到这么多,可是它能做的东西可多了!凉粉、焖子、红薯甜汤,什么都用得着它!” “我要二斤,给你十五文行不行?”那妇人纠结了一下,还是拿出个碗来,准备盛淀粉,“可巧我今日拿了碗,要买豆子的,先买了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