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网游小说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在线阅读 - 第1081章

第1081章

    不过越王突然开延英殿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连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后,李倓跟着的穆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众宰相们心中都是一惊。

    台谏改革方案?

    台谏就是御史台,这个职位上呈汉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

    台谏官员在朝堂上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朝堂大臣斗争的工具,也是皇帝压制大臣,或者大臣牵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对台谏制度进行改革,这让所有的宰相们都警惕起来。

    就连李泌这个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皇帝要进一步削减台谏的权利,他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预料,翻开第一页竟然是改组御史台,让御史中丞进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越王,竟然是要加强台谏的权力?

    只听到李倓缓缓说道:

    “台谏之权,源于汉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谏之权衰微,进不可以劝谏君王,退不可以震慑群臣,甚至还屡有御史敲诈地方,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若是台谏一两人如此,那是这是一两人的问题,但是如今台谏风气如此,那就是台谏制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御史台权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风闻言事,弹劾官员的时候无法深入调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来。”

    宰相们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御史虽然说起来有纠察百官的权利,可实际上御史都是刚刚入官场的新人,根本没有什么资源。

    不要说纠察百官了,就连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朝廷大员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安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弹劾来,大家都纷纷投靠朝廷大员,就为了能有清田、赈灾、巡边等巡查地方的机会。

    到了地方则是大捞特捞,等捞完之后就立刻运作一番,从御史台高升而去。

    这种风气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员听说要来御史,都要吓得要和当地百姓众筹贿赂御史的钱。

    如果御史一年多来几次,地方官员就会弃官逃跑,百姓也会吓得逃离。

    能进政事堂的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这些弊端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继续说道:

    “加强台谏,最重要的是要让台谏有监察朝堂的能力,不仅仅是要御史中丞进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给御史台配备足够的署官,让御史有独立调查的能力。”

    李倓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宰相们,继续说道:“除了朝堂之外,地方上也要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不仅仅是吏部要对州县的官员考核,御史台也要参加到考核中来。”

    台谏本来也有监察宰相的职能,如今越王这个方案一视同仁,也赋予了御史台监察皇室的权利,宰相们自然也不好反对。

    政事堂对这厚厚的改革章程,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意见,只能带回去先慢慢的研究。

    而李倓眯起眼睛,对着李泌说道:“泌公,如今朝堂上下都喊着要‘请诛顾况’,对废太子俶的处理,政事堂是什么意见?”

    第七百零九章 可汗要读书

    说到了自己的学生,李泌也只能站起来俯身请罪。

    唐代宰相议事是坐着的,所谓宰执者,坐而论道也。

    越王先一步的扶起李泌说道:“师是师,生是生,顾况和泌公何干?”

    李泌陈恳的说道:“顾况妄议朝政,引起朝堂动荡,教不严师之惰,臣请罪。”

    李倓却扶着李泌坐下说道:“咱大唐又不是大汉,搞什么举主和犯官同罪的,如果这样算,废太子犯法,岂不是要问罪父皇?”

    政事堂一阵寂静。

    李倓又说道:“再说如今朝堂这种师生抱团,视师为君的风气不可涨,既然要整顿这种风气,那学生的事情也和师父无关!”

    “再说顾况只是做了御史份内的事情,无罪。”

    给顾况的事情定了性,这事情就算是过去了,政事堂开始讨论废太子的事情来。

    越王继续问道:“大理寺不是已经定了废太子的罪行了吗?”

    李泌答道:“已然定罪。”

    “既已定罪,那就将罪行和父皇的诏书刊登出来,让全天下人知道废太子是因何而废的。”

    听到李倓这么说,众宰相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这些大臣之所以迟迟不能做出决定,是因为给太子议罪这事情,只有现任皇帝和未来皇帝能做。

    李泌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继续拱手问道:“废太子已经论罪,那太子府众人?”

    太子府众人指的自然是废太子李俶的太子妃和孩子了。

    历史上李俶生了足足二十一个儿子,如今他没有能当上皇帝,膝下也有五个儿子。

    太子被废,原来的太子妃和太子的儿子就变得敏感起来。

    李倓淡然的说道:“三法司可查明太子所犯之事和太子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