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992章

第992章

    所以纪纲这个问题又必须解决。

    姚广孝沉默了一阵,看向张定边,“在你们兵家,可有什么计策?”

    张定边哈哈一笑,“打不赢的人,或者敌人势大,己方势弱,又或者是敌人不可杀,偏生己方有必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在这样的局势下,可调虎离山。”

    姚广孝看向黄昏。

    黄昏恍然大悟,“姚少师的意思,是利用这一次风波,把纪纲给弄出大明去?”

    姚广孝哈哈一笑,“我什么都没说。”

    黄昏:“……”

    姚广孝道:“其实有一个事情你需要看清,大明现在真的人才缺口巨大,像纪纲这样的人,如果让他离开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没准能有大用。”

    黄昏懂了,但不以为然,纪纲必须死!

    姚广孝又道:“另外,现在大明京畿有陛下,太子,汉王,赵王,而八百大甸和交趾、鞑靼那边都在缺乏人手,以及接下来的澜沧、瓦剌、兀良哈,也乎需要大量人手。”

    黄昏乐了,起身,行礼,“感谢姚少师指点。”

    心里骤然亮堂。

    纪纲还是要杀,但汉王和赵王不能留在大明。

    大明疆域越来越大,当然需要越来越多的封疆大吏。

    这都是现成人手。

    当然,这些人都得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掌控汉王和赵王,这是黄昏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现在他敢想了。

    因为这是姚广孝提出来的!

    很好。

    这是姚广孝屠龙术中的一种。

    不过有一点,黄昏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纪纲,该杀的,还是得杀!

    临走之前,姚广孝自信睥睨的笑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昏,有些事你只管去做,若是做错了也无妨,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几年。”

    大明还有我姚广孝。

    第772章 大明走向新时代

    黄昏走后,姚广孝看向张定边,“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张定边低声念了一句佛号,率直道:“是有点,其实当下大明真的很好了,论疆域之辽阔已不输汉唐,犹在其上,论民生之富足,也不逊富宋。在这样的局势下,大明其实只需要再做一件事:解决瓦剌和兀良哈,接下来便能有百年安生,可为何还要盯着遥远的澜沧王国,我要没看错的话,永乐陛下大概还想打下西域来经营,可这一步棋真的好么,盛唐也打了西域,但后来的结局如何,我们都知晓安西都护府的始末——距离大明太原,根本没法数十上百年的完全掌控。”

    姚广孝颔首,“确实,大宋不提,有心没力,甚至连心都没有,对西域那边根本没有丝毫想法,元朝么……倒是能打,也打得很远,但仅仅是打而已,打而不治,凭何谓武功?”

    实际上当下的汉人对元朝的认可感很低。

    没有多少人会因为元朝打得够远而自豪。

    顿了下,姚广孝笑道:“如果我大明既有大唐的武功,又有大宋的经济,在这样的局势下,难道经营不了西域?”

    张定边若有所思,“当下大明,比大宋更富裕么?”

    他没接触过户部,不太了解。

    姚广孝笑了笑,“也许当下还没有大宋富裕,不过最多十年间,大明就将在经济上赶超大宋,当然,我不是指国库里的钱。”

    实际上,此刻国库里已经空了。

    或者说,这几年大明的国库就没有富裕过,基本上有钱就被朱棣拿来用了,包括郑和下西洋赚的钱,也花了个精光。

    衡量一个国家有钱没钱,国库是一个重要指标。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国库里堆放的那些钱币放的年数太久,串钱的绳子都腐坏了,那时候的汉朝很有钱。

    但当下大明,绝对比文景之治时的汉朝更让人憧憬。

    在时代商行的带领下,在朱棣的默许下,民间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加上应天、顺天两座扶摇会馆的人才支持,各行各业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远的不提,就说时代商行之前成立的“电力商行”中,有位来自西洋的人才就在今年通过长久的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进了灯泡,发光灯丝不再采用蒸馏过的竹子,而是用一种加入了特殊材料的金属材质。

    用得更久,光也更亮。

    当然,还需要再改进优良。

    不过仅这一项手笔,时代商行又得大赚一笔。

    而随着医疗改革司的举措,大明的人口在这一两年已经呈现井喷,新生儿存活率大增,成人因为伤寒等疾病暴毙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

    一个国家国库虽然空虚,但它的人口数巨大,民间有钱,这样的国家不富裕?

    藏富于民!

    何况大明如今全力发展火器,打仗也丝毫不惧。

    所以这样的大明,要治理比大唐大汉更为宽广的疆域,并不是难事,只要能度过各种阵痛,姚广孝确信,大明会如黄昏说的那般,在数百年之间,都会是这片天空下的日不落王朝。

    张定边其实也了解大明的进化,还是有点担心,“你方才示意黄昏,可以把纪纲弄出大明疆域去,这点我赞同,毕竟现在确实缺乏人手,但黄昏似乎并不苟同,况且汉王和赵王,这两位若是离开京畿,中央政权对他们的管束、制约影响力不够的话,岂非变成又一个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