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856章

第856章

    一旁的李潋滟看不过去了,走过来从黄昏手上抢过他的长剑。

    黄昏哎了一声,懂事的噤声。

    本想对李潋滟说那是老子的天子剑,可不是用来打架的,转念一想,到了草原上,别人鞑靼士卒哪还管你天子剑,照砍不误。

    所以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天子剑还真是用来打架的。

    锵!

    天子剑出鞘,一剑光寒,处处掠影。

    李潋滟倒吸一口凉气,“好剑!”

    朱棣的佩剑,能不好?

    又仔细一看剑身,叹道:“这剑饮血无数啊。”

    剑身有崩缺。

    应该是砍人或者砍到兵器上导致的,可见这剑也是久经战仗的。

    李潋滟没有多想,将长剑斜斜的横摆在身前,左下到右上的方位,然后对黄昏说道:“看好了,看清楚我是怎么撩剑的。”

    说完斜着往右上一撩。

    黄昏聚精会神。

    哪知李潋滟撩完之后就将长剑塞给他,“学会了没?”

    黄昏:“……”

    完了?

    还以为李潋滟要教自己什么高深绝妙的剑招,结果就这,你怕是在欺负我不懂剑,好歹也得振剑然后挽个剑花啊。

    许吟在一旁笑道:“确实就这,你又没武术底子,这一次出关,基本上也不会让你直接暴露在敌人刀剑之下,学个皮毛就够了,这一招其实在军伍上用的比较多,新兵入伍后练的第一个姿势,就是这个。”

    黄昏顿时来了兴趣,“有说法?”

    许吟道:“没什么说法,就是简单实用,这么从左下角往右上角斜撩,基本上把从敌人正面攻来的所有攻击都能拦住,不论敌人是劈、砍、刺、拉还是长枪的挑、拨、撩,只要你意识到位,基本上可以应付过去,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力量格得开敌人的武器,要知道一力降十会,所以你这一次出关要是遇到了用锤或者斧头的人,别磨蹭,赶紧跑。”

    顿了下,“当年我在军伍之中,有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苟延残喘。”

    很形象生动。

    特别适合新手,毕竟对于新手而言,上了沙场活着回去就是赚,杀敌什么的就不要去多想了,和你们新手没什么关系。

    第664章 瓮中捉鳖

    过了延庆,直奔独石关。

    徐辉祖先到了一日,听说黄昏等人抵达,立即和独石关守将李远一起出关城迎接。

    李远可不是一般守将。

    安平侯。

    靖难功臣,建文四年正月,燕军驻蠡县,李远分哨至藁城,德州守将葛进率领步骑万余人,乘着冰封渡过了滹沱河。

    李远迎击,葛进竟然放弃了骑军的优势,将战马系在林间,以步兵接战,李远假装退却,潜分兵出其后,放跑了南军的战马,再和对方鏖战。

    葛进退兵的时候发现没有了战马,于是被李远大败。

    此战李远斩首四千,获马千匹。

    又遣大军到淮上,击败了南军守御淮南的将士,斩千余级。

    这两大战功奠定了李远靖难功臣的基础。

    朱棣登基后,李远封安平侯,禄千石,予世伯券,累功都督佥事,永乐元年,与武安侯郑亨一起守御北边重镇宣府。

    之前因为组建神机营,郑亨回了京畿,李远依然驻守宣府。

    宝庆公主被俘虏后,李远得知密报,不敢怠慢,立即带着亲兵来到独石关,等待陛下的旨意,却不料等来了徐辉祖,又等来了一万精锐铁骑,让李远莫名其妙的很。

    旋即又等来圣旨,说此事由安北将军黄昏全权负责。

    李远心里很苦。

    觉得陛下一定是在责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公主,可这事也怪不了自己,公主出关时自己在宣府,哪知道公主会遭遇到鞑靼啊。

    是以看见黄昏时,李远没什么好脸色。

    黄昏见李远对自己没甚脸色,也不去套近乎了,反正靖难武将大多是支持朱高煦的,看见自己有好脸色才怪。

    简单寒暄之后,李远直奔主题,“陛下有什么安排?”

    黄昏缓缓的道:“陛下有什么安排,我这个当臣子的怎么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陛下让我来独石关,总领全局,包括新近调过来的一万铁骑,也包括独石关原有守兵。”

    李远愣了下,“你?”

    黄昏笑道:“不信?”

    李远犹豫着,不是不信,是觉得这事让一个刚及冠一年的人来办,是不是有点儿戏了,要知道这事搞不好就会导致鞑靼和大明兴师动众的打一场大仗。

    黄昏拿出兵符,“这是兵符。”

    李远接过兵符,他太熟悉这道兵符了。

    更重要的一点,他的目光随之看见了一个东西:黄昏腰间的剑。

    作为靖难功臣,这把剑他想记不住都难。

    陛下的佩剑。

    黄昏竟然佩天子剑而来,陛下的用意不言而明:这边的事情,确实要全盘交给黄昏了。于是笑道:“既然有兵符,一切好说,待我入城核对之后,再将兵符送给黄将军。”

    说完转身进城。

    独石关不大,纯粹就是一个驻防关城。

    黄昏和徐辉祖并肩入城。

    “怎么说?”

    来到独石关,徐辉祖虽然没有提枪,但无论何时都在腰间佩了剑:这也是他来到北方养成的习惯,因为你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面对漠北铁骑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