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861章

第861章

    看到周忠出殿,他们立刻迎了上来。

    “出宫吧。”周忠使了个眼色。

    孙策、周瑜会意,转身和赵云、鲁肃告别,约定再见的时间,便随周忠出宫去了。

    “伯符,你随我去一趟太守府,拜见杨公。天子命我与杨公商量一下你的任职,后天朝会时会进行讨论。”

    孙策有些忐忑。

    虽说天子许他南征,但他没能战胜赵云,这个承诺还有效吗?

    周忠看在眼里,暗自叹息。

    这还是那个无所畏惧的孙策吗?他完全被天子压制住了啊。不过想想虞翻的表现,他又释然了。连虞翻这种恃才傲物的狂士都被天子折服,不自觉地收敛几分,孙策又岂能抵抗天子的皇家威严。

    “放心吧,天子对你们年轻人总是很大度的。”周忠安慰道,心里却多少有些羡慕。

    天子对老臣可算不上宽容。

    周忠领着孙策、周瑜,来到太尉府。杨彪早有准备,安排好公务,请周忠等人上堂,仔细打量了孙策、周瑜两人几眼,满意的点点头。

    “后生可畏。嘉谋,你当初就应该听天子的,让他们早些入朝。”

    周忠尴尬地笑笑。他也后悔,但后悔有什么用呢。

    “你在哪儿见的天子,太学还是讲武堂?”

    “讲武堂。”周忠把与天子相见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又说明来意。

    杨彪听完,微微皱眉。

    “万里海疆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肯定谈不起来。交州的事,朝廷已经派出使者,士燮兄弟会如何反应,现在还不好说,立刻派兵征讨肯定是不合适的。如何安排,的确需要斟酌。”

    周忠觉得有理,不禁心中生疑。

    杨彪说奉诏出使,那天子必然清楚这件事,为何还答应孙策南征之事?

    “文先,依你看,天子莫非是另有安排?”

    杨彪看了周忠一眼,摇摇头。“嘉谋,天子说的是东南,不是交州。交州定与不定,并不影响结果。”

    周忠愕然。“这么说,万里海疆指的……真是大海?大海之中,最多只是几个打鱼的蛮夷而已,有何可征讨的?”

    孙策也很失望。

    杨彪无声地笑了。“虽然我还出过海,不知道东南的海中有什么,但我相信一件事,天子绝不会让人才闲置,总会给你们用武之地。”

    “这倒也是。”周忠点头赞同。

    “况且我听胡商安东尼说过,西域的商人也有取道海上的,沿途有不少小国。他们的船远远没有我们大汉的船大,所以常有倾覆之险。即使如此,因为利润丰厚,还是有人愿意冒险。若是换上我们大汉的船,收益应该会更大。”

    杨彪突然顿住,转头对孙策说道:“楼船能出海吗?”

    孙策连忙躬身说道:“能,只是怕风。一旦遇到大风大浪,来不及入港躲避,极易倾覆。”

    杨彪点点头,转身从案上翻出一篇公文,递给周忠。

    “嘉谋,你仔细看看。”

    周忠接过,仔细一看,是一篇会议纪录,其中提到几件事,是天子安排的任务,要在太学之中新设几个学科。

    排在第一的是农学,其次便是工学,后面还有医学和商学。

    周忠不禁皱起了眉头。“太学是为国家纶才之所,岂能设立这些百工……学问?”

    “你再细看。”杨彪不接周忠的话题。

    周忠耐着性子,往下细看。

    天子要求设立农学的理由倒很充足。

    农为国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亩产由战国时的一石、一石半,到现在三石左右,用了四五百年的时间,发展太慢。要想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除了开疆拓土之外,增加亩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设立农学,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读书人去研究农学,提高产量,养活更多的人。

    工学也很容易理解。人对工具的需要无处不在,作战需要兵器,耕种需要农具,居家需要房屋,出行需要车船。设立工学,就是要想能工巧匠们集结起来,并鼓励读书人加入,进行学术研究。

    在这其中,天子特意提到了两项:一是桥,二是船。

    看到这里,周忠理解了杨彪让他看这份记录的意思。

    天子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他是很认真地考虑这件事,要在太学设立儒学以外的诸门学问。

    “文先,你们当时怎么说?”周忠一边看一边说道。

    “我觉得天子这个提议甚好。”杨彪说道。“你还记得天子要在西河上架桥的事吗?”

    周忠想了想。“有点印象。怎么,有人做到了?”

    “虽然还没成功,但已经有方案了。嘉谋,你是不知道,西河、上郡的百姓是多么希望能在大河之上架一座桥。有了这座桥,人们可以少走几十甚至上百里路。如此关切到民生之学,为何不能入太学?”

    周忠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晃了晃手中的会议记录,问杨彪能不能让周瑜、孙策看看。

    杨彪点头同意了。这本来就是公开的,只是眼下还没有条件公布而已。

    周瑜、孙策接过会议记录,先后读了一遍。

    孙策立刻兴奋起来。

    他最关心的是战船。天子设立工学的目的之一是造船,造大船,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大船,其中就包括能在海上航行,抗风浪的大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