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691章

第691章

    就算袁绍南下的消息是真的,等他渡河到达兖豫,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何必这么急着撤军?

    “不能就这么走。”孙策沉吟半响,说道:“就算审配来了,渡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水战是江东所擅,夏季将至,水势见涨,我何惧之有?”

    周瑜心中一动。“水师取道合肥,入淮水?”

    “可行吗?”

    “可行,但……袁公路能答应吗?”

    “让你伯父去说。”孙策向后靠在凭几上,咧嘴一笑。

    周瑜苦笑。

    孙策这个办法是可行,以水师阻击审配,将审配挡在淮水以北,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颜良能坚守舒城,就是指望援军的到来。如果审配到了豫州也无法渡过淮水,颜良就不得不面对孤军无援的局面,也许会主动放弃庐江。

    就算颜良不肯,舒城中的大户也会动摇。

    颜良毕竟不是陆康,那些人支持颜良,实际上是支撑袁绍,觉得袁绍有希望一统天下。现在出力,将来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果他们发现袁绍根本渡不了淮水,态度立刻会改变。

    但周忠一向看不起袁术,让他去求袁术,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伯符,请张子纲去试试吧。”周瑜说道:“现在不是玩笑的时候,当以大局为重。”

    第五百六十三章 聪明一时

    “你说什么?”袁术诧异地看着张纮。

    张纮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次怕是要铩羽而归。尽管如此,他还是拱手再拜,将刚刚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最后又补充了几句。

    “使君,庐江本是扬州之地。攻取庐江,不仅仅是为周豫州,更是为使君。请使君三思。”

    “哦——”袁术拖长了声音,随即又问:“原来你还记得我是扬州牧?那孙伯符、周公瑾会听我的命令吗?”

    “当然。”张纮苦笑道。

    “那就让他们撤了吧。”袁术扬扬手。

    “撤了?”

    “是啊,别打了,浪费人力、物力。”袁术重新入座,拍拍大腿。“周嘉谋也不行啊,没比我强到哪儿去。依我看啊,就算水师入淮,你们也拦不住审配,弄不好还要退到寿春来。我就这么点地盘,哪养得起那么多人?”

    张纮面色尴尬。袁术这话说得很尖酸,就差直接说孙策的目的不是庐江,而是九江了。

    “撤兵之后,让孙伯符、周公瑾收拾收拾,去行在吧。我听说贾文和的第一期学员已经肄业了,正在招第二期学员。让他们去学学怎么用兵,跟着周嘉谋能学出什么来?你看我女婿,那才叫真本事,横行万里,一战封侯。”

    袁术感慨的说道:“所以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还是有道理的。论用兵之道,还是凉州人高明。关东人都是嘴上厉害,真上阵就窜稀了。”

    他想了想,又道:“我越来越佩服天子了,真是圣明。小小年纪就知道关东人靠不住,在凉州苦熬几年,愣是与虎谋皮,不仅驯服了凉州人,顺手还把鲜卑灭了。这手段,啧啧啧,高明。”

    袁术自顾自的说得热闹,根本不给张纮说话的机会,最后挥挥手,叫来侍从,让他们赶丟庐江传令,命令纪灵、张勋撤回九江,纪灵就留在合肥,暂时别回寿春了。

    一听袁术这个命令,张纮知道没什么好谈的了,只能起身告辞。

    袁术又叫住了他。“张子纲,你认知臧洪吗?”

    “认识。”

    “你知道他在雁门做太守吗?”

    “听说了。”

    “你看,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你是个聪明人,去行在吧。以你的才华,就算不如荀彧,也不弱于荀攸,何必跟着孙伯符胡闹?天子圣明如此,你觉得他还能割据江东?”

    张纮的脸抽搐了两下,拱拱手,匆匆作别。

    袁术扬声叫道:“我是真心提醒你,你不要错付了。我跟你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代汉者,当途高’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说,想代汉的人,脑袋都要高高的挂在路边示众。”

    张纮脚下一滞,差点绊倒。

    看着张纮近乎狼狈地走了,袁术心情舒畅,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拍着腿唱了起来。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张纮出了门,听得袁术高亢的歌声,无语地摇了摇头。

    ——

    张纮赶回舒城时,纪灵、张勋已经收到了袁术的命令,撤离了舒城。

    面对这种局面,周忠倍受打击,却无可奈何。没有袁术的协助,他攻克庐江的可能性更小,除了撤军,没有办法可想。

    孙策可以撤回江东,他却无路可去。虽然袁术什么也没说,他却没脸再回寿春,与袁术同城而居。

    想来想去,周忠决定自免这有名无实的豫州牧,赴行在请罪。

    离开之前,他找来了周瑜。

    “公瑾,随我入朝吧。袁公路糊涂一世,这一次却看得准。天子圣明,大汉天命未绝。孙策虽勇,却不是天子对手,称霸江东不过是一梦而已。你我越早入朝越好,以你的才华,总不会不如黄猗。”

    周瑜想了很久,摇摇头。“还是伯父先入朝,看看形势,我在此等伯父消息。”

    周忠觉得也有道理。周瑜曾经拒绝天子的征召,如今却主动入朝,难免让人看轻。他先入朝,探探天子口风,如果天子还有意征召周瑜,周瑜再入朝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