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172章

第172章

    曹颙进了院子就先往曹颂这边来,看了他挂彩的小脸,忍不住笑道:“吃亏没?”

    曹颂洋洋得意道:“哪能丢哥哥的脸,自然没吃亏!别看我脸上挂了彩,他们七八个人都叫我打趴下了!还想欺负我,哼,找死!”

    曹颙素来知道他不出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基本上没什么人欺负得了他:“还有人敢欺负你?讲讲,怎么回事儿?”

    曹颂就眉飞色舞的讲了起来。

    原来是学堂里有几个子弟素来横行,颇有点说一不二的架势,平素和曹颂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相安无事。谁知道昨儿是怎么了,几个人说要看曹颂的宝刀。曹颂卸了给他们瞧。他们却大有要扣下不还的架势。曹颂啥时候受过气过?当下翻了脸。两厢说僵,就约了下课后到学堂后巷较量。曹颂那是身经百战,那几个人哪里是对手,自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兄弟两人正说着话,门外来报兆佳府遣人来请曹颂过去。

    曹颂不晓得怎么回事,只觉得奇怪,忙叫传话的人进来细问。

    那人却只说是老太爷有请,其余一概不知。

    伺立一旁的小满深知其意,摸了块儿碎银子出来悄悄塞到那人手里。

    那人接过,用手指按了按,才陪笑说:“回表少爷的话,奴才实不知道到底什么回事,只恍惚听着也叫德五爷、彻六爷并北院廉大爷来着。”

    曹颂一听,就知道昨儿打架的事发了。这人所说的五爷六爷是曹颂三表舅家的两个儿子丰德、丰彻,那北院廉大爷是曹颂堂姨的独子索绰络和廉。跟曹颂一样是在兆佳宗学里附学的。昨儿就是他们仨带着几个小孩子跟曹颂打的架。

    打发走了来送信的人,曹颂心里多少有些没底,心虚的喊了曹颙一声:“哥……”却又把后话咽了回去。这要是打架找哥哥来助拳还成,如今怕是要担罚的,怎好开口叫哥哥陪着去?

    曹颙拍了拍他肩膀:“去换衣服,哥哥陪你走一趟。”

    曹颂眼睛一亮,立刻有主心骨了,重重一点头,匆忙跑回去换衣服了。

    两人骑马出了府,一路上曹颙叮嘱了他几句,叫他注意说词,就算这次错不在己,也不能把不是都推到对方身上,都是表兄、表弟的,说话留个余地,态度一定要诚恳。

    曹颂一一记下了,遥遥看到兆佳府的大门了,他忙跟曹颙道:“哥,待会儿外伯祖要责罚我,你可要替我求情。打我板子我是不怕的,可……也忒丢人……”

    曹颙笑着说:“不怕挨打,倒怕丢人?”

    曹颂一挺腰板:“男子汉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曹颙瞥了他一眼:“待会儿可别说这两句,实在不相干。回头你外伯祖还得嗔着你书没读好,保不齐再打你一顿。”

    曹颂一缩脖子,也不言语了。

    方家胡同,兆佳府。

    客厅里,年过七旬的玛尔汉须发皆白,身着乌檀面猞猁狲褂子坐在主位,端着盖碗慢慢品着茶,底下并排跪着丰德、丰彻与和廉三人。

    玛尔汉没问话,三个人莫说不敢出声,便是大气也不敢出,心下忐忑不安。

    曹颙曹颂兄弟被引到厅上,正瞧见这么一幕。两人相视一眼,齐齐施礼给玛尔汉请安。

    玛尔汉见曹颙也来了,便撂下盖碗,笑着叫起来,又问了曹颙好,让他一旁落座饮茶。

    曹颙见这边地上直挺挺的跪了仨,那边弟弟规规矩矩的站着,自己怎好去坐?因此客气了两句,只垂手站在一旁。

    玛尔汉瞧了,晓得他心思,也不勉强,当下咳嗽一声,问曹颂道:“颂儿,昨日学堂后巷怎么回事?”

    曹颂没想到外伯祖上来就让他说经过,怔了下。他本就讨厌告状的行为,又思及来时路上哥哥嘱咐他留余地什么的那些话,当下躬身回道:“回外伯祖的话,昨儿下学了孙儿和表哥们无事在后巷练布库来着。”

    听了这孩子气的谎话,玛尔汉眼皮都不抬一下,又问:“可是丰德他们欺负了你?”

    曹颂仍是老老实实的样子,回道:“孙儿不敢欺瞒外伯祖,丰德表哥一向待孙儿好,从不曾欺负孙儿。”

    那跪着三人听了,紧张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

    玛尔汉素来威严,家中儿孙都畏惧他的。

    因此,这三人一听说老太爷叫去问话,都十分害怕,四下打听为的什么事,怕就怕是昨儿打架的事发,那毕竟是三人理亏,又是以大欺小、以主欺客,怎么说都站不住脚。

    打听了一圈也没打听出来,三人只好硬着头皮到前厅,道上就应急编好了一套词儿,对好了口,等着老太爷问起来就把错儿都推曹颂身上去。

    没想到,磕了头请了安,玛尔汉却没叫起来,他们仨也就跪着不敢动,只盼老太爷问上一句,他们好表白表白,撇清了自己。结果,玛尔汉却连问都不问他们,只慢悠悠的喝茶,三人准备好的词儿都用不上了,又不知道老太爷心里什么主意,都不由惶恐起来。

    等到曹颂来,老太爷又开口先问的曹颂,三人心里都翻了个个,只道曹颂一定咬死他们,今儿跑不了一顿打了。哪想到曹颂非但没告状,反而替他们说了话,惊诧之余,他们明显松了口气。

    玛尔汉将众人表情都看在眼里,心里已有计较,叫众人来之前,他已着人探访了,昨儿的事虽不尽知细节,却也了解个大概,再叫他们来既有确认的意思,也有双方面加以惩罚,以示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