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同人]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在线阅读 - 第181章

第181章

    郭禧用手指弹他额头,眼睛笑成一条缝:“那岂不是成了老妖怪?”

    离别总是容易伤感,不过这回不太一样,郭禧忙着嘱咐郭嘉一些事,一个不留神,小奕儿用竹竿子顶开鸟笼,放跑了郭禧很喜欢的一只鸟。

    郭禧气得胡须乱颤,举起手杖就要揍这熊孩子。

    小奕儿见机不妙,撒腿跑到院子里,跑上几步,就回头看一看。发现郭禧落得远,追不上,小家伙胆肥,还停下来,嫣红的嘴角上翘,笑得挑衅:“阿翁说,孔夫子说过一句特别有道理的话,‘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孝子受到父母的责罚,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既孝顺,也避免陷父母于不慈。)奕儿跑啦。”

    郭禧也不继续追小奕儿,用手杖在郭嘉的小腿上轻轻地敲一下,气呼呼:“臭小子,你平日里就是这样教儿子的?”这臭小子……咳咳,郭嘉昨晚又和荀彧混在一处,此刻满袖盈香,香得很。

    早春,冰雪将融未融,正是风寒病高发期,大约类似于后世的流行感冒。

    郭嘉一到许都,就很不争气的被人传染。不过已然休养了那么久,不能也不好意思继续请病假,他决定回司空府办公。

    一个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散漫浪子,当然不可能赶得上点卯,规规矩矩地待到散值(下班),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监管风纪的西曹掾陈群,和迟到早退的军师祭酒郭嘉,只要一碰面就互相嘲讽,几乎成为许都一景。

    这两位互掐起来,连曹操都拦不住。所以曹操总是给陈群安排各种杂务,让陈群没多少时间去怼郭嘉。

    不过曹操显然低估了陈群的毅力,某人熬夜也要写文书弹劾郭嘉。

    一连收到三封来自正直的陈群的小报告之后,曹操忍不住想:没有妻室的年轻人,果然是精力旺盛,空闲时间还是太多。整天都胡思乱想些什么呀?居然暗指奉孝和孤有不正当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郭嘉看似散漫,经常早退是有原因的,不是懈怠公务,后文会解释。

    第102章

    这个春天,庭院中鲜花怒放、草木疯长。不知谁家的猫思春,没日没夜地一声声嚎着,甚是恼人。

    曹操怀着异样的心情,把陈群的第三封小报告,又看了一遍。一个脏字都没有,章句华丽,用词甚至相当优雅,却把郭嘉视作以男色获得优待的佞幸之臣。

    事实上,一切优待,都不是没有原因的。曹营善长谋略的文武官员不少,比如荀彧、荀攸、贾诩、董昭、程昱(武职)、戏志才(武职)等等。但每逢议事,这些人有可能“英雄所见略同”,也有可能意见相左,当场争论不休。

    这时候,就需要曹操做出明智的选择。曹操偶尔也会犯迷糊,不知道该怎么办,有胆识分析最佳谋略,协助曹操下决断的人,只有郭嘉。如果决策失误,郭嘉是要承担责任的,别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

    袁绍那边,常常一件事讨论好多次,仍然定不下来。就是因为一堆谋臣给他出各种主意,却没有像郭嘉这样能够洞悉全局、冷静又敏锐的奇佐,帮他分析判断应该怎么决策。

    不当主公,永远都不会知道:面对二三四…六七八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计谋,然而都只是推论,听上去谁都有理,却必须多选一的时候,有多糟心。

    就算是把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那么憋屈的事,说话比较有技巧的郭嘉,也会让曹操觉得更容易接受。

    陈群是个很正派的人,他弹劾郭嘉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不按时点卯、在官署哼唱小曲儿、乱穿衣裳什么的,也都属实。

    郭嘉不拘礼仪,有时不穿官服就跑来办公,有时穿了官服却没系绶带,有时连进贤冠也不戴,折扇纶巾,就四处晃荡。

    这年头,当官讲究汉官威仪,文武百官的礼仪、服制,朝廷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官服,所有文官都是样式相同的黑色袍服,相似的峨冠博带,怎么区分官员的品秩呢?主要看绶带的颜色。

    三公、彻侯系紫色绶带,佩金印。九卿以及二千石的官员系青色绶带,佩银印。二千石以下、四百石以上的官员,系黑色绶带,佩铜印。四百石、及以下系黄色绶带,佩铜印。

    遇上郭嘉这种连绶带都不系的浪子,得嘞,彻底抓瞎。

    郭嘉的行为当然不合法度,犯规违纪,不过都不是什么大事。

    东曹主外:负责官员选拔,出使聘问。

    西曹主内:负责督课属吏,谏诤议论。

    西曹掾陈辟,相当于风纪委员,职责所在,不点名批评郭嘉才不合常理呢。

    其实,郭嘉迟到早退,并不是因为散漫,故意偷懒。他掌管着线人署,有很多事,不方便在官署中处理。他只是办公的时间比较灵活自由,该做的事一样也没有耽误过。

    曹操就纳闷了:同样是世家子弟、教养良好、道德楷模,荀彧十分欣赏郭嘉的率性洒脱,和荀彧谈天说地,只要稍加引导,话题就能自然而然地歪到郭嘉身上。陈群却极其厌恶郭嘉的放浪不羁,见面必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为这些小毛病处罚郭嘉,是不可能的。

    对曹操来说:料事如神的军师祭酒,会忘记系官服的绶带,一边哼唱着“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一边批阅文书,反而显得格外可爱呢。

    有缺点,才有人味,像荀彧那样太完美的存在,让曹操只敢远观,哪怕近在咫尺,也仿佛隔着不可逾越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