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5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5节

    等到他们离去,老太太依然笑呵呵的样子,跟儿媳妇说:“这次或许是我们漕帮的一次大机遇。”

    “是娘您老洪福齐天。”帮主夫人很会说话:“才有了这个大机遇。”

    温润他们回到了浈水府府城,太子殿下急急忙忙地走过来:“怎么住了一夜?不然我都要找过去了。”

    漕帮什么样他不知道,但是知道漕帮是个什么性质的帮派,所以他一直很担心,怕先生吃亏。

    还住了一夜,他半宿都没睡。

    “找到了一样好东西,一会儿跟你说。”温润拉着太子殿下去了屋里,把他发现了番薯的事情,跟他说了一遍。

    “先生,真的那么好?”太子殿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温润。

    “是真的,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番薯。”温润特别高兴的样子。

    看起来不像是作假。

    这就更让太子殿下纳闷了:“既然这么好,怎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前朝就有了的东西,为什么没人发现?地方官都是干什么吃的?”

    “这种东西,海外来的不说,百姓们种植,吃的就是为了度过饥荒,也没人真的吃这个玩意儿。”温润道:“何况大家都知道白薯,番薯跟白薯差不多的名字,也让人误会。”

    白薯这东西产量一般,而且也不是正儿八经的粮食。

    古代的土地,必须保证八成都要种植的是粮食,其次是一成的菜,一成的杂粮。

    垦荒的土地不算在内,所以大家积极垦荒,种植一些蔬菜啊,杂粮的,反正朝廷不管,只需要熟田里种植的粮食就行。

    一般人家都会用荒地种菜,大白菜啊,萝卜之类的产量高、份量足的菜。

    再有一些黄豆、大蒜之类的东西,农家也就吃这些东西最多了。

    白薯也有人种植,但不多,大面积种植更不可能。

    “那也不能一直没人知道啊?这么好的东西,荒地都能种植,还能当饿。”太子殿下现在眼睛宽广的很,对民生也十分的在意。

    他种过地,知道百姓们,土里刨食儿的不容易,如果能多一个果腹的东西,那么天下就能少一些饥荒。

    “去看看就知道了。”温润告诉他:“我们走一趟晋阳吧。”

    “好!”太子殿下点头。

    俩人都这么说了,他们的队伍就直接改了路线,第二天,浈水知府就来了,温润动用了自己的钦差权利,把老家那位在别处任职知州的老学长,弄来了浈水府,等浈水知府升任巡抚,那位老学长就担任知府这个职位了。

    从一个穷乡僻壤的知州,调任来浈水府这么一个风水宝地,老学长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有为自己在做梦呢。

    他上头没人的,也没什么背景,一切都靠自己的努力,如今半辈子过去,他早已经淡然面对官场了,没想到还有被提拔的一天。

    浈水知府知道这人是钦差大人的老学长,也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毫无保留的交接了手上的职位,那个时候,温润他们已经去了太原,但范沈帮主,对这位预备知府大人,更热情三分。

    温润下了调令之后,就将一切事物拜托给了浈水知府,然后跟太子殿下一起,启程往山西走。

    因为心里有事情的关系,他们在沿途没有多做停留,路过的每一个府城,他们都只是两天就走人。

    期间也不是没人献殷勤,但都被太子殿下言辞拒绝了。

    倒是京城来了消息,说皇上给二皇子,封了个郡王:良郡王。

    “郡王?”太子殿下皱了皱眉头:“他才多大?就成了郡王?”

    温润也没想明白:“按理来说,太子比二皇子大了那么多岁,在你登上大宝之前,二皇子最多也就能成个郡王,等你登基之后,再给兄弟封个亲王,就像皇上,现在还有两个小兄弟,也才是郡王而已。”

    说实话,那俩王爷,神隐的很,至今为止,温润都没跟他们说过什么话。

    除了过年都没见过他们俩出门……就新春大宴上见过几次。

    他们俩跟太子也没什么交情,宗人府的宗正都跟他们俩不熟悉。

    “父皇在想什么?给了二皇子如此高的位置。”太子殿下想不明白:“是要跟我争吗?”

    “相差年纪那么大,怎么争?”温润摇了摇头:“如果皇上对你忌惮的话,倒是可以这么做,关键是,皇上不可能对你忌惮。”

    皇上年过半百了,就这么一个长大成人了的儿子,又是元后嫡出的长子,太子殿下身上没有任何的污点,皇上是傻了才会想另立旁人。

    再说二皇子那么小,能看出来什么呀?不至于这个时候就着急给他造势。

    “还是宫里有什么变故?”太子殿下摸了摸下巴:“我们腊月就回京,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嗯。”温润点头:“现在我们先去太原再说,理由都是现成的,去看望先帝的那些老卒们,估计也没剩下几个了。”

    先帝那个时期的老卒,现在算一算,最年轻的也得七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呀。

    第590章 回京之路:太原

    山西,是个非常重要的西边门户地区,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蒙古草原毗连,又有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这里对王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这里产战马!

    他一路上都跟温润说了好几次,战马呀战马。

    温润他们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路上过得重阳节,而且入了东,都下了雪,等到了山西境内的时候,雪已经铺满了道路,幸好他们这一路走的都是官道,且人很多,到了山西境内的时候,在一个很大的驿站前面,就有山西几乎所有的官员来迎接。

    太子殿下又拉着温润坐在龙驾上,并且有专门的吏部随行官员,给他们作介绍:“山西是这边的门户所在地,故而这里的官员配置最齐全,前面零头的那位,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常雄,常雄飞,据说他母亲怀孕分娩的前一晚,梦到了飞熊入怀,后来生了他,他果然出息,小时候就是神童,到了年少时就是有名的才子,后来会试是传胪,最后在翰林院观症三年,就被派往山西这边了,起初是县令,后来是知府,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政绩斐然,名声不错,吏部每次评价,都是上上之选。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是山西宣威布政使司冯康,冯元福,他的父亲是当地汉人,母亲是蒙古人,所以他精通蒙古语,还熟悉那边的习俗,一般的对外事情都是他负责。”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宣威布政使司。

    简称承宣布政史,宣威布政使。

    是前朝和本朝,都没怎么动过的衙门,下辖五个府三个直隶州,两个布政使司的衙门,都驻太原府。

    那里不仅是太原古城,地方大,城墙高耸,安全不说,还是朝廷的各色衙门集中地,办公也方便很多。

    且这俩位布政使,还都是大权在握的实权人物。

    不然也不会站在迎接队伍的前头,遥遥的看过去,特别的显眼。

    “不是,这怎么不是一个布政使司?”太子殿下记得一般都是一个布政使司,怎么这里分了俩?还是不同的布政使。

    一个正二品,一个正三品,相差了两个品级不说,还都是手握大权……山西有那么多大权,给他们握着?

    “一个是管着山西全省,一个是对外,那些蒙古部族说是依附,但是偶尔还会炸毛的,所以布政使司前头就是宣威,军队不是吃素的,这总得时不时的拉出去威慑一下嘛。”吏部的这位官员,对外族很是不看好呢。

    “另外那个是山西道御使,您二位知道的,跟江南道御使一样。”吏部官员又指了指旁边的那个人:“那位是山西巡抚周超,周仁星,是个挺厉害的人物,他在任期间,头一个就办了三件大案子,刑部都惊动了!”

    师徒俩看了半天,这位周超大人长得文质彬彬,很难相信,这是个破案高手。

    “另外那边大马金刀站着的是山西大将军郭凯,郭开道,他可是个狠人,一手建起来的骑兵大营,敢跟那些关外的鞑子们硬拼!加上他们有火器在手,依靠坚固的长城,他们每次都没让关外那些家伙占到便宜。”吏部官员乐呵呵的道:“加上他这里家底厚,肯花大力气训练兵丁,军功也很多,所以这人傲气的很。”

    的确是如此,这人是武将,却站在一群文官的身边,可他却比文官们靠前了半步的距离,不要小看这半步距离,这是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啊。

    山西诸位官员却一声不吭,没人反抗,可见这位山西大将军是多么的不凡。

    而他身后站着了七八个将军,各个都是英武的样子,铠甲穿在身上,全副武装的样子,身后还跟了七八百的军中健卒,清一色的骑兵,大红的马屁,银色的盔甲,头盔上一片白色的羽毛随着风摇曳,十分吸引人眼球。

    武将这边就不说了,文官那边是真的不少人,从知府到知县,来的非常多。

    太子殿下的车架老远就看到了他们,靠近了之后,看得更清楚,对方见到车架由远及近,一个个立刻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恭迎太子殿下,恭迎钦差大臣!”一群人应该是演练过,齐刷刷的行礼问好,生意很洪亮。

    偏偏今天阴天,冬天了么,还飘了小青雪,风不大,但是空气很干燥。

    太子殿下走出了车架,温润跟他一起,师徒俩齐齐的抬手,说了一句:“免礼。”

    对面才都重新直起腰板儿来。

    王珺不等他们开口,就喊了一嗓子:“前进,目标,上党县城!”

    他们才入了山西境内,是从焦阳那里直入的上党境内,这里唯一的休息点,就是上党县,从上党县直接去太原府,中途没有任何休息的地方。

    所以他们今天晚上要在上党县过夜。

    温润知道这个上党县,是因为彭飞曾经在这里当过知县。

    “上党这个地方不错,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东靠壶关县,西连长子县,北与潞州接壤,南和高平、陵川县相邻。”温润给太子殿下讲了一下这个县的历史,听得太子殿下目不转睛:“夏时,县境谓潞,属冀州。”

    太子殿下立刻就举起手,这是他们回答问题的前奏,必须举手,先生才会点名。

    “有什么话要说?”温润才说了个开头,就有了问题?

    “冀州,封神演义里,冀州侯苏护,他闺女妲己……。”太子殿下调皮了一下,被温润在脑袋上敲了一下:“少打岔,以后跟这个地方的官员打交道,多谈一谈本地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少说一些朝政的事情,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太子殿下愣了愣:“是因为二皇子吗?”

    二皇子都成了良郡王,他说话就不能无遮无拦了。

    “也不是,你渐渐大了,一些事情应该知道避讳,跟文臣们可以这样,但是跟武将们就不必了。”温润笑着道:“他们都是你皇祖父、先帝的老部下,跟他们你可以尽情的撒娇,甚至跟他们一起吃个饭,你不娇气,他们肯定喜欢你。”

    太子殿下很优秀,谁能不喜欢啊!

    “好的,我知道了。”太子殿下努力的记住先生的话。

    温润没教他别的,只跟他谈论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并且告诉太子殿下:“早在远古时期,**始祖炎帝就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农耕文明。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此。”

    “学生知道了。”太子殿下觉得先生真的是博学多才。

    温润又告诉了他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晋商。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山西的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我知道,晋商在朝中也很有名,京城里也有山西会馆,那些山西举子来京城赶考,都住在那里,供吃供住。”太子殿下竟然知道山西会馆呢。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大隋的政权。”温润笑着跟他侃大山:“就算是如今,他们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朝之初,他们还给军中捐献过粮饷呢,不然历代皇帝也不会对他们特别照顾,盐政上也照顾他们,还准许他们跟关外通商……。”

    而在本朝时期,作为晋商的重要分支……潞商,在这里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铁货产、供、销产业的辉煌。

    现在各地都有城隍庙,唯有上党这边的城隍庙建在城外山上,被称为“天下都城隍”。

    境内还有北魏石窟、五凤楼、八义窑址、丈八寺塔、正觉寺等人文古迹。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等,说的很多,主要是让太子殿下跟当地官员,名宿老朽之类的人有个话题可以谈。

    只要不涉及敏感朝政,太子殿下应当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到了上党县城,这里的县城一般般,看着有点陈旧的城墙,但到底是有历史的地方,地方还是很有文化底蕴的,他们入住了县城的驿站。

    “这是驿站?”太子殿下看到这样的驿站,跟县城差不多大了,里头的驿卒百八十个人。

    还有不少的帮手,后厨的肉菜堆满了仓房,大锅里都烧好了热水,给他们一行人洗去仆仆风尘。

    “是,这里是驿站。”到了地方上,这就是上党县令的地盘了,他恭敬的站在太子龙驾的下面,说明了一下:“因为是八百里加急的驿站之一,这里的驿站比一般的驿站要大很多,也是山西地界上,最大的驿站,同时也是屯兵的落脚地之一。”

    所谓的“屯兵”,就是起了战事的时候,预备和后补的军卒。

    如果这里是临时军营预备点,这么大倒是能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