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28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28节

    在入学的第一天,吴山长就说了:“入学后,生员要专治一经,以礼、射、书、数设科分教。”他说的即是课程分为四类:

    一是”礼科”,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生员必须熟读精通。

    二是”射科”,乃是朔望日演习射法,由长官引导比赛。

    三是”书科”,要求生员练习书法,临名人法帖,每天练习五百字。、

    四是”数科”,要求生员必须精通九章算术。

    虽然每科都有课试,并分等给与赏罚,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必须下苦功夫的,只有”礼科”和”书科”,因为这两科涉及科举么。

    书科自不消说,你要是字写得一般,任凭文章花团锦簇,也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

    而要练得一手好字,非得持之以恒不可。

    礼科更是直接对应将来的科举考试题目。

    乡试和会试的考试形式基本上一样,都是考三场,每场三天。

    第一场制义七篇,也就是作七篇八股文,其中从四书中出三题,所有考生必做;从五经的每一经中各出四题,士子各选一经,加起来一共是七道题。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及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试时务策五道。这些内容都要在”礼科”中学习,所以此科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众所周知,能不能在科举中中式,最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第一场,也就是七篇八股文,所以对四书五经的教习,依然是府学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阶段,生员们除了必修的四书之外,只需在五经中选修一门既可,不必像之前那样,四书五经一把抓了。

    有点像是高中分班,这里就是分科了。

    然后两位先生又宣布了上课时间,每月上二十天课,再加上每月初五、二十的时文大考,初六、二十一的经解策论小考,也就是一月说有二十四天在校时间。

    不过书院并不要求生员务必出勤,但必须参加每月的大考小考,且诸生还需各列功课簿一本。

    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所看何书,或所临某帖,逐一注明,以备教习先生们不时阅取,查看他们的学业进度。

    还有个规定,那就是如果在两考中连续垫底,那就有被打入黑名单,上报道学批准降级甚至除名的危险。

    不要以为秀才就能高枕无忧了,这院考,岁考的都不能避免。

    原主为什么那么着急考举人啊?就是拖不起啦,也考不起啦!

    温润觉得送来还是不错的,起码系统的学习,将来有指望考中举人。

    送来人还送了束脩,温润还去了老许家:“悠然兄可有消息传来?”

    许老太爷摇了摇头:“没有,春闱早就过了。”

    “那是名落孙山了。”温润想了想:“去信给他,在京中再待三年,再考就是了。”

    “我猜也是。”许老太爷没能得到自家儿子的书信,就知道臭小子没考上,不由得心里憋闷,看到人家温润的学生都小三元了,他能不着急么。

    “您别担心,这哪儿能一次会试就中了的呢?”温润劝许老太爷:“何况悠然兄一表人才的,咱们也不差什么。”

    “我倒是宁愿他是个十不全。”许老太爷说了个气话。

    “十不全”究竟有哪十不全呢?

    按民间传说是,目有一眇,耳有一聩;手有一卷,腿有一拐;口偏,齿缺;发秃,面麻;鸡胸,锅背。

    也就是瞎一只眼睛,聋一只耳朵,有一只手不好使,或者是瘸了一只腿,结巴,缺少门牙,秃头,脸上有麻子,鸡胸跟驼背。

    当然,确切地说,“十不全”的“十”是泛指一切的意思,并不是单指外貌方面的概括。

    一般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为官做宰的,因为形象有损啊。

    当然,这指的是文官,而不是武将。

    伤疤,是武将的功勋,所以武将有点伤痕什么的,完全不影响前途。

    当朝的平西大将军,脸上还有三道疤呢,那是他打西关大战的时候留下的,是他炫耀的资本。

    当朝的海啸将军,胸前有一道几乎是开肠破肚的伤痕,那是他跟海寇肉搏的时候留下的,那一战他灭了一个大海盗团伙,缴获了不少的赃物,将三百五十六个海寇都给杀了!

    据说沙滩上都染红了。

    与文臣不同的是,武将们是以伤疤为荣的。

    许攸那绝对是美男子类型,考不上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学问不够吧。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温润默默地念着这首由朱棣的第六世孙,著名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朱载堉所写的这首《十不足》,跟“十不全”简直是相映成趣,非常契合。

    “你就知道逗我开心!”许老太爷一下子就笑出了声:“行了,行了,我知道了,那小子有你这个朋友,也不枉费他此生了。”

    “您笑了就好了。”温润也笑了:“咱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京城待着也好,让他在京中傍上个书院,也读一读书,应试么,就是那么回事儿。”

    安抚好了许老太爷,温润当场写了一封信给许攸。

    回去之后,家里彻底清净了。

    但是私塾那边,孩子们兴奋了,温润好不容易将他们都梳理了一遍,马三儿家的要生了。

    “这么早?”温润有些郁闷了:“这还没到日子吧?”

    “有点早产,不过也差不多了,七活八不活,刘氏本来就流产过,能挂的住胎就不错了,早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已经有人过去了。”陈强家的道:“陆氏医馆的人都在呢。”

    “那就好,那就好。”温润想了想:“搞点那个红皮鸡蛋,一会儿生了,就给村里人发一下。”

    “知道了。”陈强家的去忙了。

    这孩子生的快,早上阵痛,晚霞齐飞的时候,孩子生了,是个男孩儿。

    孩子生的日子也好,是七月初七,鹊桥会的日子。

    马三儿高兴的都要疯魔了:“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知道你有儿子了。”温润拍了拍马三儿的肩膀:“恭喜啊,以后你们俩还能再有孩子,到时候,孩子接你的班,也能当个捕头。”

    马三儿现在是捕头,但是高兴的一点捕头的样子都没有:“行行行,好好好,还得送你那里去学习一下。”

    马三儿最忌讳的就是他不认识字儿。

    为此,他没少回来,趁着闲着的时候,跑来温润这里蹭课。

    现在好歹也能认识百八十个常用的字儿了。

    “嗯,好,我知道。”温润哭笑不得的道:“红皮鸡蛋都给你准备好了,去给大家发一下,对了,坐月子的时候,可得补一补,补好了,能受益一辈子。”

    “这事儿,都归了陆氏医馆他们张罗,我这也没个长辈,就只能指望陆通神医啦!”马三儿还是很信任陆通神医的:“不管花多少钱,我都认了!”

    儿子有了,媳妇儿养好了,就是他的心愿。

    莲花坳最近喜事连连,温润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七月半的时候,下了一场雷雨,动静很大。

    温润在家教导学生们读书,还是很认真的,有几个好苗子,问他能不能考上秀才?

    “想考上秀才,可以啊!”温润点头:“但是要努力的学习,现在你们不行,将来可以。”

    吴岚倒是对学生们更有耐心:“只要大家努力学习,一定会考上的,加油哦!”

    温润无奈的道:“你就这么教学生的啊?”

    “鼓励一下嘛,孩子们没经历过,自然是好奇。”吴岚道:“我听我族叔说,那五个孩子学习不错,而且还锻炼身体呢。”

    这都快成书院一景了,因为书院里没人锻炼身体。

    他们五个自成一格,每天锻炼,惹得几个人也想跟着一起锻炼。

    就是不知道要怎么练,因为他们的举动都不一样。

    第218章 会试变故

    “要是他们想学,就跟着学吧,起码身体好,这次去考试,有那么几个孩子,都是身体不好,才没考过。”温润道:“强身健体其实挺好的。”

    “也是!”吴岚道:“我这段时间跟着一起健身,感觉还不错。”

    温润打量了他一下,点点头:“是不错。”

    吴岚刚来的时候,身体单薄,一看就是一个文弱书生。

    现在看起来却很健康了,气色也好了,身体也棒棒的,这半年都没吃药。

    刚来那会儿,半年病了三次。

    但都是小病,不是着凉就是拉肚子,现在么,已经很不错啦。

    五个孩子放假回来,跟温润一起吃饭,温润问他们:“在书院怎么样啊?”

    “也就那样吧?”

    “书院有些无聊。”

    “同学们都很奇怪,他们竟然没有武课!”

    “是啊,我们都自己锻炼身体,每天都有打拳的!”

    温润笑着道:“那你们可以带着他们一起练武,强身健体,以后也好应付科举。”

    “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很奇怪,我看他们才奇怪呢。”王瑾道:“我这每顿吃两大晚饭,他们觉得很能吃。”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温润给他夹菜:“能吃就是福,在那里,饭菜够吃吗?”

    他最怕孩子们吃不饱饭。

    “能吃饱,饭堂的饭菜随便吃,哥夫时不时地送点东西过去,我们也能吃到。”王珏道:“偶尔还能吃点填补。”

    温润给他们带的小鱼干,猪肉脯,就怕他们吃不饱,或者是馋肉,隔三差五的送去头猪啊,两只羊的,也够书院里那群人吃的了。

    “住宿也好,就是不如家里的炕舒坦。”杨木小声的道:“睡床垫了好几个褥子,夏天有凉席好一些,就怕冬天,冷啊!”

    “要实在不行,就给你们那屋里头,搭建个火坑吧!”温润道:“冬天你们还能暖和暖和。”

    “可以吗?”五个孩子惊讶的看着温润。

    “可以啊!”温润道:“咱们又不是做别的,只是搭建个火炕而已,到时候,从家里拿柴火去烧就是了,不用书院的炭火,咱们不沾书院的便宜。”

    打一铺炕而已,又不是盖一栋房子。

    “那就弄一铺炕吧!”五个人也怕冬天冷的不能睡觉。

    话说莲花坳的人睡火炕都睡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