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1733章 站队

第1733章 站队

    伙伴与对手,陶东来将这两种性质的存在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但其实建交的范围很宽泛,有些与海汉建交的国家仅仅只是保持了政治上的外交关系,连贸易往来都很少,更谈不上结盟之类的深层交往。而大明在名义上与海汉建交,实际上仍在处处较劲,不肯承认海汉目前所拥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还是被陶东来划进了伙伴国的范畴。

    至于对手,在场众人立刻能够想到的就有后金、西班牙,以及前两年在星岛吃了大亏的英国。这些国家都与海汉在战场上有过正面交锋,而且海汉在事后也没有丝毫和解的意思,很显然是安了心要把这几个国家当作对手看待了。

    西班牙和英国也是运气不好撞到了铁板上,毕竟海汉现在将南海视作自家的后花园,根本不允许西方殖民国家轻易染指,荷兰葡萄牙前些年吃过苦头之后就一直谨言慎行不再轻易得罪海汉,这两国却硬要跟海汉在武力上一较高下,那等待他们的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远在辽东苦寒之地的后金却是有些冤枉,至少在外界看来是如此,毕竟这个蛮人政权成立的时间并不长,过往与海汉也根本就没有任何形式的接触,说不上有什么恩怨可言。但海汉却是不惜代价跨越数千里之遥的海疆,向辽东地区输送了数千武装人员,与后金在当地打了好几场实实在在的硬仗,一路将其控制区打退到金州地峡以北。

    海汉为什么要劳师远征后金,这在外人眼中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问题,不过毫无疑问后金肯定是被海汉划入了不死不休的那一拨对手,甚至在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之后也从未提过与对方进行和谈,这样坚决的态度大概也是海汉能够赢得朝鲜信任的原因之一。

    这些被海汉视作“对手”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遭受了海汉严酷无情的军事打击。所以陶东来的话无疑是在提醒着现场包括费策贤在内的所有人,如果要想当海汉的“对手”,那么最好先考虑清楚由此所将带来的后果,想明白自己的国家是否能够承受得了海汉的军事打击。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即便是强如大明,也不会想要跟海汉开战,否则在海汉吞并海南岛的那一年,大明就已经宣战了。大明会在海汉实际占领了辽东等地的状况之下还忍气吞声地选择了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其实就是承认了难以在军事上战胜海汉,只能用妥协的处理方式来面对海汉的强势表现。

    费策贤当下的处境真的很尴尬,他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陶东来对朝鲜的态度,看看海汉是更重视大明还是更庇护朝鲜,但万万没想到弄巧成拙,陶东来的态度远比他预计的更为强硬,而且根本就没打算要给大明留什么面子,很直白地将三个国家的关系摆到了台面上来说。

    费策贤刚到三亚的时候曾听说过一句海汉俗语:面子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丢的。他此时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刚才在行动之前再稍稍深思熟虑一些,如果能在陶东来开口之后就主动转移话题不让其借题发挥,或许局面不至于发展到眼下这种难以收拾的程度。

    当着众多国家的使节和商人的面,被陶东来这么毫不留情地教训了一番,要说这是对大明的羞辱也不为过。但偏偏费策贤此时不敢再继续与对方辩论下去,因为他实在无法想像陶东来接下来还会说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言论。

    “大明与海汉去年已经正式建交,自然是属于陶首长所说的伙伴关系,但在下希望陶首长能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要伤害到来之不易的两国外交关系。”费策贤现在只能说一点场面话,希望陶东来能到此为止。只是比起先前的质问,他现在的口气已经多了几分哀求的味道正在里面。

    陶东来显然也没有要把费策贤当成落水狗来打的想法,见费策贤已经示弱便见好就收,对众人道:“借着今天这个场合我多说两句,我国与大明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记住。虽然我们两国之间还有很多细小的地方存在着意见分歧和利益不一致,但我想这些小问题通过友好的协商都是可以解决的。大明与朝鲜一样,都是我国的合作伙伴,而我国也会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保持尊重和理解。”

    陶东来气定神闲的样子又是让费策贤胸口一阵发闷,要知道片刻之前对方还在说朝鲜不会把大明继续当作宗主国对待,这一转眼似乎就已经把刚说过的话抛在脑后了。很显然,不管是先前所说的,还是现在的声明,陶东来所做出的表态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费策贤虽然生气,但同时也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大明曾几何时被其他国家这样对待过,即便是葡萄牙、荷兰这类国家,以前也是低声下气地央求大明给予通商的机会,就只有这海汉最为狂妄无礼,不但对大明予取予求,如今更是将手伸到了朝鲜,试图把大明最为坚定的盟国拉走。

    费策贤作为大明使者,理应斥责海汉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可惜的是形势比人强,海汉军不管对手是谁都能做到战无不胜,而大明却是不论国内国外的战局都十分吃紧,屡战屡败之下,国力也在迅速下滑,甚至已经成为了海汉高官公开嘲讽的对象。

    可怜!可悲!可叹!对于大明的处境,作为旁观者的李希也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慨。过去大明对朝鲜来说就是至高无上的天,没有谁会去质疑大明的权威和国力,但海汉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印象,李希也是与海汉接触之后才知道,原来大明并非天下最强的国家,至少座落在遥远南海中的这个国家,就拥有让大明不得不忌惮的实力。

    费策贤脸色铁青地结束了与陶东来并不愉快的交谈,让出了位子给其他人提问。他甚至都没有搭理想靠过来解释几句的李希,径直便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先倒了一杯酒下肚,试图以此来缓解自己心中的烦闷情绪。

    “费大人,些许小事,何必把自己弄得不开心。”

    费策贤抬起头来,见说话者却是另一位海汉高官宁崎,当下拱手道:“宁首长,贵国平时口口声声地称我大明为友邦,又说什么同族同宗,共同繁荣,但这些漂亮话仅仅只是挂在嘴边,说过就忘,那又有何意义?”

    宁崎道:“费大人,我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只是贵国不肯承认我国的强大,不愿与我国并存,更不能接受我国在两国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现实。”

    费策贤道:“并存?我看再多得几年,别说并存了,大明被贵国吞并了还差不多!宁大人,贵国的野心和伎俩,真当天下人看不出来吗?”

    费策贤这话一说出口就不免有些后悔,自己刚才跟陶东来斗嘴才栽了个大跟头,怎地这教训还摆在眼前,就又开始口无遮拦了。这要是再被怼上一通,自己今后也不用做这驻海汉大使了吧?

    宁崎却并未生气,只是继续劝道:“费大人这就多虑了,我国给予大明的帮助还少吗?远的先不说,这两年派兵远赴辽东作战,替贵国拖住了后金军南下的步伐,这做不了假吧?去年签署建交协议之后,我国就向贵国出售了一批作战性能先进的武器,如今应该都已经列装部队了吧?如果我国对大明有觊觎之心,那何必要绕这么大的圈子,直接出兵攻打广东不就行了?岭南可有哪支明军能跟我国军队正面抗衡?”

    宁崎所说的正是大明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那就是海汉明明有蚕食大明的动作,但为何一直引而不发,没有趁大明陷入内忧外患之际对大陆发动攻势,反而派了军队到北方替大明分担压力。虽说海汉趁势占领了辽东半岛的南端地区是事实,但也的确因此而让后金军无法分心攻打朝鲜或是兴兵南下叩边。

    如果海汉真要攻打广东,这边的驻军能够抵挡多久,费策贤对此并不乐观。整个岭南公认最强的部队就是福建许心素所统领的军队,但问题是世人皆知许心素早就跟海汉人同一个鼻孔出气,而且对朝廷既不听调也不听宣,朝廷也拿他没什么办法,毕竟怕逼得太急了让许心素生了反心,到时候场面可就没法收拾了。

    当然了,就算许心素肯听从朝廷的调遣,那也未必能打得过海汉人,因为这支军队本来就是海汉人协助许心素组建训练,所装备的武器,所掌握的战术都是来自海汉,甚至连军中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都有过到海汉接受培训的经历。要指望这样一支军队去打败海汉军,那倒不如指望海汉人突然良心发现的机会更大一点。

    费策贤绝不相信这是因为海汉对大明爱得深沉,他知道这些海汉人行事极为现实,所做的一切必然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但他受限于所掌握的信息,也无法对海汉这种表现做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只是直觉告诉他,宁崎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能打动人,但却不可全信。

    “贵国虽然帮大明解决过一些问题,但今日之事,终归不是在表达什么善意吧?”费策贤稍稍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再在言语上开罪对方。但先前被陶东来怼得无话可说的郁闷依然无法释怀,所以还是要就此再与宁崎辩上几句。

    宁崎没有立刻回应费策贤的这个问题,而是缓缓走到他身前问道:“我可以坐下来说吗?”

    “这是当然,请!”费策贤无法拒绝宁崎的这个要求,另外他也的确很想听听对方还有什么别的话要说。

    宁崎坐下来说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与费策贤单独交谈,旁边立刻有他的随员清理出一块区域,将其他人挡在了数尺之外。

    “我就长话短说吧,南海有很多国家都在观望,等着我国表明态度,会不会跟大明开战。”宁崎语出惊人:“在很多国家眼中,大明无疑都是一大块肥肉,只不过他们没有能力来咬一口而已。但如果海汉能够牵头做这件事,要借此机会浑水摸鱼的人可就多了。”

    费策贤冷冷地应道:“我大明也不是面团捏的……这与今日之事有何联系?”

    “当然有联系。”宁崎解释道:“我们要表明的态度就是,虽然我国可以不顾一切撕破脸跟大明开战,但我们最终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费策贤摇头道:“在下不觉得先前陶首长的话是为了表明这样的态度。”

    “不是向阁下,是向其他国家表明态度。”宁崎提醒道:“你如果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刚才的那番辩论有什么看法?”

    “什么看法?”费策贤想了想,除了朝鲜的处境很尴尬之外,的确其他国家应该都是抱着看戏的心理。陶东来的态度虽然盛气凌人,但最后却声称两国是伙伴关系,海汉不会与大明交战,这听在那些对大明有野心的人耳中,只怕会相当失望。

    但费策贤却总觉得宁崎的说法太牵强,海汉如果仅仅是为了表明对待大明的态度,又何须以折辱自己来实现这个目的。可是到底哪里不对,他却始终不得要领。而且他也没有注意到,在宁崎找上自己谈话的同时,海汉执委会的高官们也各自分散开来,找上了不同国家的使节开始单独谈话。

    除了交流与这些国家各自的议题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议题要向这些使者提出来,那就是要求他们在未来必须站在海汉一方的阵营中。而这个站队的前提,就是海汉与大明之间爆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