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科幻小说 - 备前宰相在线阅读 - 第八十章 壬辰倭乱(13)大明初反应(5.2K)

第八十章 壬辰倭乱(13)大明初反应(5.2K)

    明万历二十年,六月初八,日天正二十年,五月二十七,随着天上的太阳仅仅余下一抹晚霞,北京城的城门正准备落锁。

    却听到从北方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看门的总旗坐在城门口的小摊上喝着小酒吃着花生米等着换防,听到了远处的马蹄声,以为又是哪一个富家公子在外面野过了时辰。

    作为大明的中心,北京城城门落锁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不能偏袒哪怕一分钟。

    每当看着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老爷、少爷,隔着城门对自己苦苦哀求的模样,是自己为数不多让自己觉得是一个大人物的时候。

    一想到今天又有一个要吃瘪,他便兴奋的对着下面的丁卒催促道“快快把门关上,老子还等着回去休息呢。”

    正在关门的丁卒低头哈腰的应和两声,吃力的推着厚重的城门,正在此时门外传来吼声“不要关门,广宁镇六百里军情急呈送兵部!”

    眼下大明正在对宁夏用兵,自从李如松被任命为宁夏总兵之后,局势有所好转,已经有些时日没有听到急报了,就算是报捷也不会用六百里加急这种方式。

    “广宁?是在南方的急报吗?”听到有紧急军情,这个总旗也没有了逗弄富家子弟的心思,让人把城门流出一个缝出来,好让人进来。

    反正现在太阳没有完全落山,他这也不算违规,一旦太阳完全落山了,那来人就算是有紧急军情也只能座吊篮入城了。

    这个时候的人地理概念很薄弱,如何会看地图是当将军的必修课,你不能让一个总旗理解广宁镇在哪里。

    那名骑在马上的信使脸上显露着疲态,入城之后向把门的总旗道了一声谢之后,继续纵马前往兵部。

    此时兵部早已下衙,可是作为兵部尚书的石星因为刚刚上任对工作不甚熟悉因而留了下来,正巧听到府衙外面信使的呼喊。

    不多时便有一名值班员外郎将信使的奏报呈送给石星,这是由广宁镇总兵杨绍勋所写,呈送给大明皇帝和给个的奏章。

    只见上面写道“广宁镇总兵启奏吾皇圣躬安。

    臣在广宁闻(倭)寇发兵20万于3月末登陆釜山,朝鲜不敌,月余便已被横扫朝鲜半岛,(朝鲜)王遁走平壤。5月下旬寇破朝鲜临津江防线,王再遁走义州。如今寇已占据朝鲜6道,建州更报有口出咸镜道侵犯之举,关东局势甚急,望朝廷早做决断。”

    这份奏章内容仅有聊聊几笔,从字迹上来看杨绍勋应该写的也非常匆忙,这无一不是体现出这份奏报的紧急性。

    其实早在一个月之前,山东巡抚便有奏报称,朝鲜有倭寇横行。

    当时朝廷还写了一份咨文询问朝鲜的情况,当时朝鲜表示不须要大明出兵。

    既然儿子不要老子帮忙,大明朝廷自然继续一片歌舞升平,毕竟眼下大明也在对宁夏动兵,想要一下子抽出兵力来对朝鲜出兵,确实有些困难。

    但是这份奏报的送达,却是让大明朝廷第一次知道了当下朝鲜所面临的真实情况,朝鲜王连陪都逃了,就差一只脚就入化中原了!

    最让石星紧张的是,在这份奏报上,大明朝廷第一次知道了入侵朝鲜日寇的真实人数,20万!

    石星乃是一位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老臣,生性耿直,因此仕途经历颇为坎坷。

    其先是上书规劝隆庆荒地,因此你得罪了宦官腾祥,差点被打死。

    到了万历继位之后,石星好不容易平反,不过因为与张居正闹翻,他只好弃官回家,一直到张居正死了,他才又回到中枢。

    石星这个人擅长庶政,精于理财,在户部干的有声有色。万历十九年因为边患不断,前任兵部尚书张国彦迁刑部尚书,不久之后致仕,石星随即补任兵部尚书。

    石星读完杨绍勋的奏报,心中惊疑不定。毕竟在大明心目中,朝鲜也算是众多藩国中的强国。

    因为朝鲜国力强盛,土地又相对贫瘠,征伐和收获不成正比。恰逢那个时候朝鲜国王李成桂对大明非常恭顺,洪武皇帝随即借驴下坡定下来朝鲜为不征之国。

    在石星的印象中,朝鲜坐拥三千里天险,带甲之士20万,即便对面倭寇也有20万人,怎么可能半个月丢失王京,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就已经被人打到丢失6道的程度了呢?

    感觉事有蹊跷的石星,拿着奏折亲自走到正在吃饭的信使面前向其询问此封奏报所说了朝鲜的事情是否属实。

    那名信使是杨绍勋的亲兵,身处广宁也多少知道一些事儿,随即他便将自己的听闻的情报一股脑的透露了出来。

    石星在其中抓住了一个重点。

    原来在去年朝鲜那边就有传言,说日寇即将侵犯大明,当时辽东都司内部传闻朝鲜有意与日本勾结一齐进犯大明,为此还派人去与朝鲜对峙。

    后来已经退休的许阁老力排众议,认为朝鲜不可能与日本勾结,这事儿才逐渐平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石星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朝鲜故意和日寇勾结,为日寇侵犯大明让出道路呢?

    毕竟此前山东巡抚汇报朝鲜有日寇侵袭的时候,朝鲜朝廷上下面对咨文的回复确实有些暧昧不清。

    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另一个消息打消。

    原来那名使者再报道“朝鲜此前派出了求援的使者,不过又被朝鲜朝廷追了回去,朝鲜使者刚退回国内又被朝鲜王派了过来,眼下已经在辽西了。他与朝鲜使者还在驿馆碰了面。”

    但是眼下情况还没有摸清楚,朝鲜毕竟前不久才奏报了大明倭寇无须担心。

    因此他只能与内阁商议之后指示保定总兵倪尚忠移驻天津,同时加强蓟州、山东和沿海的战备工作。

    同时行文辽东都司,特别是杨绍勋,让他尽快摸清楚朝鲜的真实情况。

    对于万历朝鲜战争,很多人一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特别是许多历史知识不深厚的明粉,人云亦云的意外大明应该是应朝鲜的再三请求这才出兵的,整个过程堪称反应迟缓和默然,因此才在初期遇到了战败。

    其实这是一种刻板的以历史套事件,以结果推过程的刻板印象。

    真实情况是:万历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了,但是对于军情依旧非常重视,任何有关战争的情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的面前。

    在听闻朝鲜半岛局势一日数变的情况后,大明的反应很隐晦,但也出乎寻常的积极。

    此前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之所以会派人询问朝鲜的情况,便是受到了朝鲜内阁的授意,他们在收到山东的奏报之后,很快作出了反应。

    历史上在朝鲜求援使者还没有进京之前,万历皇帝便已经立刻作出反应,他下令辽东都司发两队精兵支援朝鲜,还派人送去了2万两银子充作军费,后续还有20万两银子再筹措。

    之所以没有直接派大军入朝,一来是因为大明的主力正在宁夏作战,能够抽调出来的精锐不足,其次作为主人的朝鲜没有邀请大明入朝,大明入朝名不正言不顺。

    这一世也是这样,石星在接到奏报之后,便深知情况紧急打算亲自入宫求见万历皇帝。

    然而即将出门的那一刻,此前给他递送奏折的值班员外郎向他说道“前两年听闻福建、浙江锦衣卫有奏报称日本有侵我天朝之意,当时诸公皆不以为意,还以为是笑话,未承想居然成了真?”

    石星听到有前两年锦衣卫的奏报,也停下了脚步,让那名书吏去兵部枢机室找一找存档的情报。

    那名书吏得了命令,带着几名吏员找了许久,终于带着两份奏报交给石星,里面还有两封信件。

    “兵部只有誊抄的一封,据说原件是交给了内阁收录了。”

    石星结果奏折,正是浙江、福建锦衣卫指挥使司上奏的情况,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都言明日本国君丰臣秀吉似乎打算对大明用兵,此事已经在日本闹得世人皆知的地步云云。

    他将奏报放在一边,打开其中一份誊抄的信件,信件署名是一个叫苏八的人。

    信里面的内容与奏折内容大同小异,就是一个商贩在日本听到的消息,说什么日本国王打算尽起日本精兵与朝鲜一道侵略中国云云。

    很明显这个人听到的是日本国内的一个版本,那个时候秀吉和天下大名都被宗义智和小西行长骗了,认为朝鲜会成为带路党。

    第二份书信有些特殊,说特殊是因为作为书信他太厚了,几乎都可以装订成册了,在打开奏折的一瞬间掉了出来,让石星忍不住先去拿起书信读了起来。

    只见里面记录着此次侵朝的大致军队安排,清晰到各个军团大名及其所带的兵力多少。

    在第二页则清楚的讲述了日本侵略朝鲜和大明的原因,里面非常清楚的记录了朝鲜不可能为日本带路的判断。

    同时第二页上还写着对日本国王丰臣秀吉的人物描绘,此前一份书信上将秀吉称为平秀吉,而这封书信上却清楚的写着秀吉的全名,以及他在朝鲜的政治地位,以及解释了日本的政治结构情况。

    在之后则是分页记录了许多军团大名的情况,以及他们麾下主要武士将领的情况,甚至还有以军团为单位记录有日军的装备情况,甚至画了一幅日本铁炮的细分图。

    最后一张纸张上,甚至附送了一张日军进军朝鲜的行军图。

    在信件的末尾署名是一个叫“丰见明”的人。

    石星敏锐的判断到,能掌握这么清楚的情报的人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物。

    就如前一封苏八的信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贩,能够探查到日本打算举国侵朝这事并不难,因为这种事情根本隐瞒不下来。

    但是第二份信件实在是太过详细了,详细到就差把日本的军议记录整个抄过来了!

    日方就算再蠢,这里面的很多机密都不可能透露给随便一个人,能得到这份情报的,必然是参与了最上层军议的人。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名家臣,怎么可能获得这么详细到包含各个军团、各个大名的情报呢?

    以上种种不同寻常让他对这个名叫“丰见明”的人不由的产生了好奇。

    再拿起第二封奏折,里面的内容与第一封大致相当,浙江锦衣卫指挥使奏称,情报的来源是日本国内的一位贵人,但是具体的性命情报人员却不肯透露。

    这份信件自然是秀家写的,写信的时候还是1590年,是秀家根据历史上军团编制情况的记忆写的,和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多少有些差距,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依旧是一份非常丰厚的情报。

    那名员外郎见石星盯着这份信看了许久,也瞟了一眼信件的内容,开口说道“这份信件当时还引发了讨论,张大人认为这份信件写的太过细节必然是假的。

    而且能得到这么详尽情报的岂是寻常人乎?他为什么要出卖倭国,就算真的与那个倭国国王有异,坦诚写明情报出处就行了。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可是奏折上却表示情报人员不愿意说出情报来源,即便派人下去询问也不愿意开口,许阁老因此认为是下面的人虚报的情况,因此束之高阁了。”

    听到下面官员的回答,石星大叫一声道“湖涂!当治他误国之罪也!”

    说罢便拿着杨绍勋的奏报,以及这封信快步出了衙门想要入皇城面见万历。

    可是在宫门口等了半晌,去传话的太监说道“陛下已经安歇了,有什么事请尚书大人明日再报吧。”

    其实他压根没有奏报给万历,只是将石星求见万历的事儿告知了万历身边的大太监张鲸,张鲸一个瞪眼便把他的话堵了回去。

    石星据理力争道:“此乃辽东六百里加急,劳烦公公再通报陛下,军情紧急,日寇即将犯境矣。”

    那名太监无奈,摇了摇头再次转身钻入小门,又过了半晌这才急匆匆的出来传话道“陛下在东暖阁见大人。”

    大明的太监还是很拎得清的,有当年土木堡之变王振阻断军情的前车之鉴在,后世的太监对于军情向来是很谨慎的。

    听闻是辽东入寇的消息,还是六百里加急,这才赶忙唤醒了万历,让万历定夺。

    万历最近的睡眠质量不太好,好不容易歇息下去,就被身边的太监唤醒,正欲发脾气。但是听闻兵部尚书石星星夜奏报,顿时感到事情大了,这才让给自己准备洗漱了一番之后面见石星。

    万历从石星手中接过这两封奏报,神色上显得非常凝重。毕竟如果杨绍勋所奏属实的话,那么朝鲜军已经抵挡不住日寇,日寇即将侵犯大明辽东。

    可是这么重要的消息,他此前居然并不知情。

    强压着火气拿起第二份奏折和书信,特别是书信上面的内容更是让自己大受震撼。

    他缓缓把奏折和书信放在桉上,沉默了良久之后才对石星问道“我好像记得有这么一封信,当时许阁老以通篇详尽过甚似假为由压了下来,石卿觉得这封书信真实性如何?”

    石星上前半步,拱手向万历禀告道“如今日本入朝已经证实,更具多方消息应证,不管最初朝鲜与日本有何约定,眼下确实是日寇侵犯朝鲜,如今朝鲜已经不敌,派人入京求援。

    那么这封信件上的内容就不得不重视起来,我打算派人行文辽东,让他们探查在朝日寇情况,若是与这份情报大致相当,这份书信就值得相信。”

    石星的判断与万历相似,此刻的他也不愿意去细纠这么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会被压下来,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不上朝隐居宫内就得背一半的锅。

    “那便安石卿的意思办吧,先把具体情况搞清楚了再说。但是我们要做两手准备,防止日寇入我辽东和山东。

    传信辽东都司诸卫,蒙古、女真羁縻诸部以及山东巡抚,要求防范日寇侵袭。

    既然朝鲜王求援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派人给辽东送去军饷2万两,让他们向组织一波精兵,以劳军和慰问朝鲜国王的名义入朝,提前试一试日寇的水分。”

    对于万历的安排石星全部应下,他同时建议派人行文宁夏,催促李如松尽快结束宁夏战事,以备日寇入辽。

    同时奏请万历,将河北几个卫所的尽可能的调遣至京都周围拱卫天子,将河南卫所调至扇动,湖广、江西兵力调至闽浙以防不测,统统被万历准许。

    第二天一早,万历一如既往的没有上朝,不过他的旨意通过石星和太监传达给了内阁。

    万历皇帝不比后来的天启、崇祯,他的命令内阁一般是不会驳的,这个时候的皇帝对这个中枢还有着很强的统治力。

    因此当他的命令一下达,很快便被传至各处。

    喻令送至辽东是6月13日,此时朝鲜入京的使者还在辽西,大明在没有得到正式请求的情况下,主动派遣一只1000人的军队以“赴彼国犒军”、“赐国王...慰劳”的名义渡过鸭绿江。

    不过要知道是,此刻万历答应给的2万两军饷还在路上,进入朝鲜的军队更是没有给朝鲜国王李昖代哪怕一个行事上的礼物。

    但是朝鲜人连一点脾气都不敢发,谁让自己已经被日寇打的溃不成军,仅剩下平安道和全罗道还保存完整了呢?

    而且大明是朝鲜的爸爸,大明士兵进入朝鲜的理由已经很明确了。

    什么?你问犒军的奖赏和慰问国王的礼物在哪里?

    没有......有也在后面的路上,你再问!哪有你怎么多事的小弟。

    /71/71725/3208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