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索尔工业与瓦格纳汽车
书迷正在阅读: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未婚生子!禁欲王爷哭着求别和离、变成刀娘的我开了一所怪谈事务所、该如何面对木遁使的求婚、武碎星河、李大开修仙记、快穿,男神我超甜、流放王妃靠种田造反、歌行:我在青城山修仙、错嫁替婚:豪门继承人乖乖宠我!
晚上,新上任的朗格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康拉德?施密特抵达万豪酒店。 “感谢您与朱先生的信任。” 简单用过晚餐之后,康拉德?施密特一刻也不能耽搁,开始向蔡致良和朱国信汇报他对于未来汽车公司的构想。现在已经同两年前不同,当时的索尔投资只是寻求合作的东方公司,如今已经是瓦格纳机械厂的大股东,并全力支持他造车的理想。 自1988年第一次同朱国信接触,后来索尔投资入股瓦格纳机械厂,并在遥远的东方建厂,康拉德?施密特一直向朱国信阐述汽车行业的光明前景,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但是朱国信一直跟他打太极,始终没有确切的回音,等到年初接到朱国信的通知的时候,康拉德?施密特有些惊喜,却也有些犹疑。惊喜的是朱国信终于支持了他的想法,而犹疑的却是朱国信对他的支持能到什么程度,毕竟这可不像东方的恒远汽车厂,那里全国一年的汽车总销量也不过十万辆,几千万美元的投资就可以轻松搞定,而这是在德国,外部残酷的竞争环境,尤其是美系车和日系车近十年来在欧洲攻城略地,没有数亿的投入,就不会在市场上泛起一丝涟漪。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索尔投资在苏联解体的浪潮中,在东欧收购了一大批产业,而后通过合资,收购,换股,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控制了不少工厂,这都成为此次整合汽车制造工业的基础,也坚定了康拉德?施密特的信心。 康拉德?施密特随即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毕竟当初随着瓦格纳汽车的停产,整个团队也随之各奔东西,进入其他汽车制造公司,想要再次聚拢是不太可能了,而筹备建厂方案,首要问题自然是选址。 “我建议将地址选址德国,汉堡比较合适。”作为一个德国人,掌舵一家德国公司,将未来的汽车厂选在德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康拉德?施密特道:“若论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能够完全胜任,哪怕是我们现如今所在的荷兰,也出产过世爵这样享誉欧洲的品牌,而随着欧共体的进一步整合,汽车产业链也不再是什么问题,之所以将地址选在汉堡,就是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海运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这里靠近东德,这也是我建议在德国选址的原因,随着德国的统一,将会为整个德国带来数百万高素质的劳动力……” 诚如康拉德?施密特所说,西欧各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都足以承担这样的使命,但是德国统一之后,8000万的人口规模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德国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3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市场也将迎来一波爆炸性增长,这得益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马克以1:1兑换,即便是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在西欧依旧相对低廉的多。 虽然法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吸引了北非殖民地大量劳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同高素质是不沾边的。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最强,竞争自然也是异常激烈的,所以相较于南方的汽车制造业重心,康拉德?施密特将工厂建在了北方出海口。 蔡致良只是静静地听着康拉德?施密特的汇报,没有发表意见,或许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对于汽车工厂的选址,其实也没有太好的选择,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关系,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我觉得可以。”朱国信说道。 蔡致良随即也点点头。 “这是我拟定的供应商名录,共计254家,其中隶属于索尔投资旗下或已经入股的有6家。”康拉德?施密特将一份清单递给蔡致良,这是他的新组建的团队近月以来整理的结果,结合了六十年代瓦格达汽车厂的供应清单。 蔡致良接过清单,也就大致扫了一眼,大都是德国的供应商,就递给朱国信,毕竟这其实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他也不需要了解这么精细,道:“你评估吧。” 朱国信接过供应商清单,点点头,这是重点,需要监督与评估的。 “发动机呢?”蔡致良问了一句,没有发动机,汽车就是一堆废铁。 “发动机有两个选择。”说话的是朱国信,道:“一个是兰博基尼,发动机是自然吸气式,另一家就是维克斯集团旗下的考斯沃斯,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自从萨博问世以来,逐渐成为发动机的主流,也是瓦格纳未来优先的选择。还有瓦格纳新型汽车的设计,也计划同维克斯集团合作,劳斯莱斯有专业的设计部门。” “最好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旦形成依赖,就不好摆脱了,往后就只能受制于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给汽车厂带来致命一击,尤其是汽车的设计和发动机,必须牢牢把控在手里。 “我会同维克斯谈。”朱国信说道。 “如果谈不拢,还是使用兰博基尼的发动机。”蔡致良道:“设计也一样。”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维克斯不会反对的。”朱国信很有信心。 “市场调查了吗?”调查市场,就是瓦格达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重点攻略的市场。一辆积压在工厂的汽车,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 “瓦格纳汽车将面向中低端市场,立足于欧洲,拓展北美市场。”北美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每一个汽车制造商的野心所在,康拉德?施密特说道:“现如今原油价格已经跌至15美元,日系车的节能优势将被极大地削弱。” “节能技术还是很重要的,要着眼于未来。”蔡致良点评了一句,道:“听你们说了这么多,两点建议供你们参考。第一,市场,北美固然是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但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市场,与其耗费大量精力去竞争,还不如开拓新的市场,生存是瓦格纳现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恒远就是个不错的尝试,供应链也没必要局限于德国。第二,关注一下新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方面要加快研发,如果不能,那就直接将技术买下来,在欧洲这一波汽车发展浪潮中,瓦格纳不能落伍。” 立足于欧洲是没有问题的,随着欧洲共同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汽车市场也会迎来扩张期,瓦格纳面临竞争不假,却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蔡致良看来,进入北美残酷的市场,远不及开拓亚非拉新市场,还犹如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正适合瓦格纳这样的后进,在其他汽车巨头尚未发力之际,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总之就是,打进北美市场是必要的,但是新市场才是关乎瓦格纳生存的关键。至于新技术,也就是朱国信在说服蔡致良整合汽车工业的时候所说的,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蔡致良是大老板,所提出的建议,无论从何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最终的决定,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建议,朱国信和康拉德?施密特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当然,这都是后话,也还只是一个大框架,需要朱国信和康拉德?施密特具体执行,眼下的主要目标还是欧洲市场,工厂的建设。 一直到凌晨,大致敲定了未来索尔工业集团和瓦格纳汽车制造公司的投资方案。李卫公的走出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