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好武夫在线阅读 - 第512章 一别许久,甚是想念

第512章 一别许久,甚是想念

    道路熟悉非常,过河南,进陕西,北上黄土高原,过延安,入河套,宁夏不远。

    一路上没有任何插曲,独独就是李谅祚一直惴惴不安。

    每每宿营,李谅祚都能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氛围,其实也不假,每每宿营,他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失去自由,但实际上,他都在人群的包裹之中。

    却又看起来像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因为狄咏也在人群包裹之中。

    意思就是,李谅祚与狄咏,几乎形影不离,吃饭在一起不说,连睡觉都睡隔壁。

    狄咏也经常与李谅祚谈话,但李谅祚的内心里,其实早已抗拒与狄咏待在一起。

    但偏偏,又只能待在一起。

    因为狄咏身上,仿佛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这种气势,在汴京的时候,收敛非常,却是一出汴京,进入军伍之中,便极为明显,毫不掩饰。

    甚至连狄咏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某种气势,话语之中,常常带有一种无情而又命令式的语气,这是李谅祚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狄咏。

    不止对李谅祚,而是狄咏对所有人,皆是如此。

    夜间再宿,牛勇端着火头军准备的晚饭送到狄咏案前,李谅祚自然也在这个案前,与狄咏对坐,行军途中,也就没办法一人一个案几了。

    军帐之内的狄咏,完全没有了在汴京的优雅,大肉块,拿起来就吃,吃得满嘴流油,吃得满手污渍。

    游牧民族出身的李谅祚都不这么吃饭,他还有身为皇帝的优雅,他甚至也是第一次见人这么吃饭,还是大宋的名士大儒。

    吃饱喝足了,狄咏手一招,自有人送上来水盆,洗一洗,布巾一擦,既擦手也擦嘴巴。

    擦完,说话:“你,得老实一点!”

    李谅祚连忙放下筷子,站起来躬身:“学生一定老老实实……”

    这就是李谅祚不愿意与狄咏待在一起的原因,时刻都得谨小慎微,时刻要站起来躬身。

    “人生呐,无常!你是党项人的皇帝,你想东山再起,无可厚非。但人要有自知之明,成大事者,审时度势最为重要,你若真想再起,就得沉得住气,就得等待时机,时机未到,贸然就是自寻死路!”

    狄咏仿佛真在教育人,说的话,句句在理。

    “先生容禀,学生乃河西节度使,从来不是什么皇帝。”这是李谅祚的标准答案,此时此刻,他知道自己说什么话最妥当。

    狄咏不在意李谅祚的这些伪装,也在意不过来,他只告诉李谅祚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做傻事,聪明人,就不该做傻事。

    “吃,接着吃,吃饱!”狄咏比了比手。

    李谅祚又小心翼翼坐下来,接着吃饭。

    狄咏往坐榻稍稍一趟,开始看公文,宁夏知府王韶发来的公文。

    也是狄咏早去了公文,要集结静塞军校阅,静塞军,也就是狄咏组建的西北骑兵,五万人,他要点校,要看看训练与装备情况。

    移民什么的,这是次要工作,打仗才是主要工作。

    这次打仗,依旧没钱没粮,但狄咏早已驾轻就熟。

    因为西北,有钱!

    党项这么多城池,上一次大破兴庆府,西北如今,有钱,有钱自然就有人运粮,四海钱庄的军事利益集团已然初步形成,至少商业联系上已经很方便了。

    出价就是!自然有人运来,而且,宁夏府也开了榷场,本就有无数商人在大批量往宁夏府运粮,那些都是要卖给河西党项人的粮食。

    西北的钱,在一个人手中握着,监军太监李宪!

    换句话说,就是在狄咏手中握着。

    宁夏府城,早已在做各种准备,小狄相公要来了,斥候快马来去奔跑,便是要知道小狄相公确切的抵达时间。

    如此,所有官员也好在城门口迎接。

    这一日!

    小狄相公一身黑色老甲,泛着桐油的油光在亮,坐在马匹之上,手拉缰绳,微微后仰,随着马步上下轻摇。

    城门两边,大小官员无数,差吏无数,还有百姓,更有无数铁甲军汉。

    小狄相公打马而过,并不下马,只是眼神左右扫视,带着睥睨,带着威严。

    宁夏知府王韶,在马边躬身行礼:“拜见恩相!”

    狄咏也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稍稍一抬手,示意王韶上马跟上。

    一路而去,直去宁夏府衙!

    种愕,李宪,吴睿,折克柔,折克行……

    众多军将,济济一堂。

    还有李谅祚,也在其中。

    狄咏坐在正中,把铁盔放在身旁小几,佩刀取下,横在膝前。

    一手放在佩刀之上轻轻拍打,一手撑住膝盖。

    李宪不坐,站在狄咏身侧,微微躬身,小几上的茶盏,由他亲自端来奉上。

    “一别许久,甚是想念!”狄咏开场白。

    下首王韶,甚是激动,答道:“一听得恩相要来,学生激动不已,却也夜不能寐……”

    “怎么?差事做得不好?”狄咏问道。

    王韶很不自信:“只怕哪里出了纰漏,怕恩相责备……”

    这个态度,狄咏很满意,王韶总有这种特点,昔日领兵守城,也是这般,永远都怕哪里遗漏了什么,永远都在一种惴惴不安里。

    这是极度负责任的体现。

    “挺好,就当如此。先说说屯垦之事……”狄咏工作也很认真。

    “禀恩相,已来了三万余户,还是按照军中制度,分了各军各营,暂时都有田亩,只等耕种,之后再来的,就得自己垦荒引渠……”王韶答着,告诉狄咏,前期来了这点人,好安置,本就有田亩安置,之后来的就不太好安置了,得从头开始。

    狄咏点着头:“房屋如何安置的?”

    “房屋皆无,皆以地窝先住,倒是有一些空置房屋,但学生不敢分出去,怕引来麻烦……”王韶还是有手段的,不是没有空房子,而是空房子不够,太少了,所以不分下去,人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分了,有人有,有人没有,就会引出麻烦。

    地窝,就是在地上挖个大坑,加个顶棚即可,人住里面,作为过渡。这里雨水少,这么住一住,问题不大。

    “可有人闹事?”狄咏又问。

    王韶先看了看左右之人,才答道:“有,也有人闹着要回去,不过倒也无妨,不敢乱来。”

    狄咏笑了,王韶如今,有点厉害了。为什么闹事的人不敢乱来了?自然就是高压手段。

    “嗯,不错,此事办得好。”狄咏夸奖了一句。

    便也让王韶心中的惴惴不安少了一半,问道:“关于屯垦之事,恩相可还有吩咐?”

    狄咏还真有吩咐:“既然先来了三万余户,便也不能让他们闲着,饭食不是白吃的,田亩也不是白拿的,当要让他们有事干,要先行垦荒引渠,干起来。让后来之人也好安顿……”

    “还是恩相想得周到!”王韶答着,见狄咏话语停住了,便又问:“恩相,静塞各军已然聚来,明日不知……”

    “明日点校!”狄咏说完这句话,还去看了看李谅祚。

    点校,最大的意义不是让狄咏看,而是让这位党项皇帝看一看,好好看一看!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