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额滴天,狄相公回来了
书迷正在阅读:双生神级武魂,震惊妖帝老婆!、我不是老五:从抢夺叶默造化开始、我满级老祖,养亿点崽子怎么了、星球求生:这不是基础常识吗?、破樊修仙记、战神追妻:神医丑妃太嚣张、凌天、长公主撩完就跑,将军逼婚求负责、租房第一天,美女房东下面给我吃、绝品神医在都市
天气渐冷,汴京城也没有了夏日秋末的温热。 出征,人不多,吴睿与麾下千余士卒,杨得忠雷达等皇城司二百来人,一个皇宫内的小太监,一个跛脚独臂的老汉。 没什么特别的仪式,一切从简从快,倒是从京畿禁军里凑出了两千多匹马。 一同出征的还有前宰相、现任京兆知府梁适。 梁适不会骑马,或者说不能长时间骑马,所以只能坐车。 出发不久,梁适便落后了脚步,狄咏也不准备随他慢慢走,因为狄咏要去的地方远比长安要远很多。 所以狄咏只在出城之后与梁适说了一番话语:“梁相公,此去京兆府,别无所求,但请筹措粮草,能筹措多少就筹措多少,往延安府运!” 梁适看起来心情有些不好,也能理解,宰相成了知府,自然心情好不起来,皇帝赵祯还是仁厚的,特地给梁适封了一个检校太师,算是对梁适辛辛苦苦工作的肯定,这叫什么呢? 这叫做官居一品,大宋朝,官居一品基本就代表退休了,等于荣誉称号,太师就是称号,没有人真能在宰相位置上获得这种称号,国公之类也是如此。 检校,就是散官名,正儿八经的意思就是检查校对,对朝廷大小事有监察之类的责任。 也许是皇帝赵祯对他辞官的态度有点让人伤心,这种伤心,与后宫妃子失宠异曲同工。辛辛苦苦几十年,我要退休了,皇帝虽然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却也不见任何真诚真心。 这种感觉,打击到了梁适,其中还有一种不被信任不被认可的挫败感。 这叫梁适如何能心情好? 回答狄咏的话语也是口气有些差:“你自去,老夫便是把关中与长安翻个底朝天也不会让你饿肚子……” 狄咏笑了笑,还安慰梁适:“再回汴京,梁相公必是名利双收,陛下届时,定然对梁相公信任有加!” 梁适点点头:“希望如此吧……” 狄咏也不多言,打马就走,道路很熟悉,前不久刚走这条路杀了人。 上次急切,这次也急。 党项人正在调兵遣将,陈兵神勇军司,虽然还要等一等宋的反应,希望可以不战而屈宋之兵,却也不会真的多等。 人还没到,狄咏的军务就已经开始了,不断派出令兵,陕西安抚使的大印盖在文书之上,各州各府,多少人马,什么时间赶到延州府集结。 违令者,斩! 这些人马调动的具体细节,比如什么州府什么人数,禁军多少厢军多少,多长时间到。这都是狄青告诉狄咏的,这一切,狄青都烂熟于心。 这若是真让狄咏来安排,各个州府调拨多少人合适,留多少人合适,哪个州府到延州走几天合适,这些信息,就足以让狄咏焦头烂额。 这就是狄咏胸前那本小册子的意义所在。 战争输赢,都在这些细节里。 带着几匹快马轮换的令兵,早已先一步飞奔而走。 从枢密院里带出来的地图,狄咏是反复翻看,翻了又翻。看这个时代的地图都是一种经验活,虽然这个时代早已有了比例尺这种东西,但依旧过于粗糙。 特别是在各种地图的交接处,更是比例尺都有区别,哪里是哪里,都需要非常多的经验。 吴睿便像一个随军参谋一样,虽然不是在指导狄咏,却也是帮着狄咏不断分析地图上的各种地理地势,道路堡寨。 从河南府进陕西,从陕州北上,一路而去,越走越冷,一路而去,越走越荒。 狄咏知道,这些地方,以往也都是郁郁葱葱,从上古到春秋战国开始,以秦到汉唐,这里本都是中原王朝的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 也因为这里是中心,一代一代千年而下的中国人都聚在这里耕耘劳作,关中平原,乃至黄土高原,郁郁葱葱越来越少,黄土成了主要的颜色。 慢慢的,西北这个中原王朝的中心,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变成了西北贫瘠之地。 贫瘠到什么地步呢?唐朝之末,史书记载,整个长安城,竟然打不出一口甜水井,地下水全变成了卤水,带咸味与腥臭味的“卤水”。 也就是说长安城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经过历朝历代千多年,乃至唐朝人口爆发,整个地下水系统都被人类的生活垃圾与污水排放给污染了,井里再也没有了干净的水。 长安,也就慢慢没落了,整个西北也慢慢没落了。 中国的中心,从此变成了东边,从汴京到北京南京,中国的中心再也没有往西边去过了。 黄色的土,是西北的代名词。 黄沙,那就是西北的空气颜色。 寒冷与干燥,是西北的艰苦。 这些东西,给西北人的脸都加上了一层更加黑黄带红的颜色。 便是在西北的道路上行得多日之后,狄咏的嘴唇也开始起了几层的皮,干裂而又疼痛。 狄咏的脸,再次蒙上了纱巾,只露一双眼睛,若是赶路得急,起了风沙尘土,狄咏甚至会用纱巾把眼睛也蒙起来。 这还只是西北,唐人出塞的时候,远去西域万里,写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那般场景的苦,便也更是难以形容。 黄土高原的起伏,远远能望见半山腰上的窑洞,一个一个的窑洞,高原上的人们都居住在其中。 窑洞之下,又有一排一排的青瓦宅子,这些较为平坦的地势里的宅子,属于富贵人家,那些窑洞,自然属于贫穷人家。 军队而过,路边之人,蹲着,一个个都蹲着,蹲成一排,蹲在墙角…… 有些人蹲在地上,有些人蹲在凳子上,有些人蹲着端住碗,吸溜着碗里本就不多的面条…… 所有人都看着路过的军队,看着军队头前那个打马的年轻人,一身狐裘大氅,雪白的狐裘带着土的黄…… “恁得个小娃娃带着这么多军汉?” “瓜怂,肯定是官宦人家的子弟……” 狄咏听着亲切的口音,隐隐约约也听得对话的内容,转头掀下纱巾,答道:“狄家,狄咏!” “额滴天,狄家,狄相公家,狄相公回来了!” 一声呼喊之后,仿佛炸开了锅一般,墙角蹲着的人,忽然全部站起,面色激动非常…… “狄相公回来了?” “没有,额,狄咏回来了!”狄咏接着答。 “那这算是小狄相公回来了,小狄相公回来领兵了?” “是呢,可不是,好啊,好好好!” 所有人都围上来了,跟在狄咏身侧,跟着狄咏的马步在走。 “小狄相公,辛苦辛苦,歇脚吗?吃碗茶?” “不了不了,赶着去延安府!”狄咏摆着手,他有一种高兴,一种荣耀,他狄家在这里的荣耀。 “那定是朝廷的差事,小狄相公回来了,还走嘛?不走了吧?” “肯定是不走了,回来当官嘛,打党项,还得狄家相公!” “可不是,狄家相公来了,党项肯定不敢再猖狂了……” 众人激动的语气,你一言我一语…… 狄咏抬头看了看前方,却是不答,也无法答。 道路上的人越聚越多,杨得忠亲自打马在前,算是开路,也算是维护秩序,却并不大呼小叫。 “小狄相公好啊!” “小狄相公威武!” 狄咏不厌其烦左右转头与众人回应,却也喊着:“要征召民夫咧,给钱的,钱不多,但也不白干,都去啊!” “去,都去都去,去给小狄相公挑粮,都去……” “去,小狄相公让挑到哪里,咱们就挑到哪里……” “好,多谢乡党们!”狄咏拱手致谢。 只在这西北战地,狄咏才有那一种所谓军民一家亲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极其享受。 西北之地,重视勇武,官府也如此,重视到什么地步呢? 西北有一个种家,也是世代戍边军将之家,大儒种放的后人,种世衡开始为宋戍边,此时领头的叫作种愕,他的后人里还有种师道种师中,皆是北宋名将。 水浒传的故事里,鲁智深做提辖官的时候,就在种家经略相公麾下当兵,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就跑了。 种家甚至规定,犯罪之人,犯了一般的小罪,只要在校场上能用弓弩射中靶心的,可以免罪免罚。 此时种愕,正年轻,也在西北领兵,清涧城的主将,麾下人马几千,应该已经领了狄咏的命令到了延安府。 西北还有一个与种家一样的戍边世家,折家,此时领头的叫作折克柔,麾下也有几千人马,其弟折克行也是猛将,此时也得令正往延安府,杨家将故事里的佘太君,就出自这个折家,折同佘。 你要问杨家将的杨家呢?没落了…… 西北,是大宋唯一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所在,因为这里是战地,这些戍边的世家,一代一代,都在这里领兵,乃至一代代的军汉,也多是父子上阵。 这里的军汉,倒不是那么受人轻视…… 因为这里就是边境,这里的人知道自己在守护什么,这里的人也知道自己被谁守护。 就如吴睿之言,西北,才是军汉该待的地方,汴京不是。 延安府,就要到了,起伏的山丘,错综的旱川沟壑,真正的黄土高原到了。 延安知府陆诜,早已在城池门口等候着。 看到陆诜,狄咏有一种……爽快感。 昔日里,狄青见陆诜,那都是要持礼拜见的。就如汴京里,哪怕一个五品军将,见得七品文官,也多是要主动有礼有节。 今日里,陆诜在城门口,持礼迎候着狄咏! (作者湖北人,不是陕西人,我就知道有人要问……)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