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汉之魂在线阅读 - 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

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

    崇祯皇帝能力不行,但还是很骄傲的,他太爱面子,下作之事根本不肯做。

    他从未准备扣下来往于紫禁城的郑秀娥做人质要挟“汉王”。

    “汉王”进京已经十几天,没有要求觐见皇帝,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崇祯也没有下旨宣召“汉王”上朝。

    更有甚者,大明文武百官居然不上朝了,超过一半大臣涌去“汉王”府觐见“汉王”,据说那里搞得如同大朝会。

    没有等来兵戎相见,也没有出现百官逼宫,但是意识到图穷匕见的时刻即将到来,崇祯一点点也不轻松。

    因为他忽然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那些貌似永远看不完的奏疏已经连续几天不见增长。

    失去了权力的皇帝不用上朝了,不是“君王从此不早朝”,而是上了早朝也见不着文武百官。

    然,这个国家依旧在运转,郑国昌代理礼部、温体仁接管吏部、宋鹏飞兼职兵部尚书、王徵管理工部、郑孝文管理户部、杨大年负责刑部。

    高有谋任职都察院左都御史,杨一鹏右都御史、浙江东阳人张国维担任工部左侍郎,专业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修建……

    跟大明体制的不同之处就是取消了内阁,增加了宣传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

    把原有的“红旗军”总赞画部正式更名为“大汉帝国总参谋部”跟兵部没有从属关系,直接对“汉王”负责。

    刘之纶、孙传庭、陈奇瑜、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秦良玉、马祥麟、秦拱明等等在与不在的都被提名为正二品高级参谋,跟六部尚书平级。

    黄四方负责的“大汉帝国情报局”跟六部平级,李若琏、李三娘子、娄允、张超等等依旧分别担任旗卫、锦衣卫指挥使、同知……

    宣传部尚书空缺,刘在旗担任左侍郎、阮大铖担任右侍郎,卫生部暂时不设尚书,刘大寿、郭孝、吴甡、吴有性、李中梓等等担任侍郎或者郎中。

    交通运输部尚书的职位留给黄勇这个事实上的海军总司令兼任,此时他没有来到京城,已经带领船队再次远航暹罗湾。

    给了忠心耿耿追随黄汉十年的黄可造交通运输部左侍郎职务。

    要特别提一提的就是对于史可法的任免,这位仁兄也是个坑货,不知变通,文不能治理地方,武不足以领兵打仗。

    人尽其才,总会有一项工作适合史可法这样的人,黄汉委任史可法为户部郎中,布置给他的工作是负责监管“大汉帝国”铸币厂。

    铸币的水很深,用错人就是害人,相信以史可法的秉性,不会落得个因为贪腐而杀头。

    原本“汉王”体系就有一千多万人口,实际控制的地盘相当于大明的五分之一。

    这些年极其注重收罗、培养人才,还有黄汉亲自教导的几万军官、士官。

    这些人绝对不是貌合神离的乌合之众,绝大多数能够做得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跟大明朝堂上内斗不已、党同伐异截然不同。

    有雄兵、有钱粮、有人才的“汉王”举重若轻,原本貌似树大根深的大明皇权只用了几天就被彻底架空。

    京城里的老百姓除了觉得街面上的“红旗军”多了些,日子好过了一些,其他没有太多感觉,但是原大明文武感觉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没有任何事情议来议去久拖不决,甚至于用不着“汉王”批示,有成例的秘书处就会立刻给予答复。

    还有一个变化所有人喜闻乐见,那就是户部再也用不着拆东墙补西墙,“汉王”貌似有花不完的钱粮,赈济、发军饷、发俸禄一天都不拖欠。

    没几天,“汉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先从整顿吏治下手,而是从严治理军队,裁汰冗员精兵简政,原大明在编军队都将要跟“红旗军”混编。

    但是要得到“红旗军”的待遇没那么简单,年龄、身体素质、战斗技能缺一不可。

    想要当上总旗官,或者保住总旗官以上级官职,唯有在体能、战斗技能达标的前提下通过文化考试。

    崇祯十年后的内地明军太烂了,不仅仅是纪律松弛,连身体素质都无法达标,这一次整顿将要裁汰八成以上,人数将要达到十几万。

    如何安排这十几万被裁撤的明军?他们虽然达不到“红旗军”标准,但是也接受过军事训练,如果走上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道路,破坏力非同小可。

    一刀切不适用,必须区别对待,愿意种地、做工人且有家有口的最好安排。

    一户给五十亩旱地,每个月给五斗杂粮六百文钱吸纳户主参与乡勇训练,相信这些有几年当兵经历的青壮年只要好好干,在乡勇、团练武装中很快能够混上伍长、小旗官提高月钱。

    对待不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的,唯有采取裁而不汰的办法,暂时按照卫所军待遇发放月钱,有组织的参与大工程建设。

    大明年久失修的官道、淤塞严重的河道何其多也?

    黄汉手中有大量钱粮,要保持组建的建设兵团有挑河、修路活儿干太简单,制定预算、下拨军饷、给出时限和验收标准,保管人人有一年到头忙不完的工作。

    每年给建设兵团几百转为“红旗军”正兵的名额,就地提拔一部分积极分子,让努力工作的基层兵丁有盼头,管理好这些人不算太难。

    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又有雄兵几十万武力震慑,精兵简政搞得有声有色,基本上没有出现群体事件,和平过渡正在进行中。

    进京半个月后,“汉王”颁旨,委任憨子为“剿寇大将军”挂印出征。

    孙传庭、陈奇瑜为前线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他俩协助憨子全权指挥入关已经开赴黄河防线的“红旗军”人马十三万和所有内地人马。

    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跨越黄河攻击流寇,而是跟刘之伦、方正化指挥的六万京营人马混编,当然,如果有地方军能够通过考核也可以收编。实在闲得疼的明末汉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