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南下,擂鼓山(两章合一)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南下,擂鼓山(两章合一)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苏辙远远地看着这一幕,怔在原地,长叹一声。

    手握传国玺,称孤道寡,口呼万岁,这吴王是一点都不隐藏自己的野心了!

    更坑弟的是,自己那不省心的兄长已经投靠了吴王,或许,自己也必须做出选择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转眼间,距离李煜率军踏破辽都已经过去近五个月了,北方的天冷得早,已是深秋时节,候鸟南飞。

    黄河岸边,耸立着万余骑兵,连带他们空闲的战马、驽马,竟是一眼望不到边。

    四个月多前,李煜攻破辽阳,俘虏辽国中枢,覆灭契丹之后,就地转化俘虏组成辅兵。

    无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其所求不过是每日温饱,传宗接代而已,李煜开出的条件很是优厚,再加上契丹已亡,俘虏们自然不会为辽国殉葬,无论是汉人、渤海人还是契丹人,应者如云。

    李煜迅速招纳十万“辅兵”,以神机营将士为中低级军官组成骨干,武器则为缴获的冷兵器。

    名为“辅兵”,这是相对于使用火器的神机营而言的,其战斗力一点都不输于大宋精锐的西军。

    整军之后,全军改称大宋吴王军,以一个火器营搭配一万辅兵,兵分十路,开始接收辽国故土。

    契丹中枢已灭,辽国已亡,各地州府或传檄而定,或弃城而逃,或有顽抗到底者,也一一被大军剿灭。

    除却燕云之地略有波折,与想着趁火打劫的宋军发生了几次冲突之外,至八月中旬,除辽国西京大同府里还有最后一只契丹残余外,辽国故土基本平定。

    当然,这是指的辽国的膏腴之地,辽东,燕云,上京等繁华之处,东北的兴安岭、蒙古高原等边缘之地,就只能等来年开春再行平定了。

    这些地方,辽国原本的统治也很薄弱,基本上属于羁縻之地。

    辽国灭亡,大宋自然也没闲着,趁火打劫,朝廷妄图拿下燕云十六州,完备关防,抵御有不臣之心的吴王。

    奈何,宋兵的战斗力太渣了,对上如狼似虎的吴王军,实在是不堪一击,见识过大炮的威力后被吓得崩溃,最后不仅偷鸡不成,还蚀了把米,不仅燕云十六州没落进手里,还被吴王军“夺”了河北之地,将“防线”推进到了黄河沿岸,更有甚者,不少宋兵贪图吴王军的高待遇,弃营投奔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这叫“换防”!都是大宋的军队,什么你的我的,谁来守城那还不都一样嘛!

    不过,过了黄河,就是大宋的东京开封府汴梁城了!也就是说,吴王兵锋直指汴梁,赵煦已经惶惶不可终日,迁都之议屡次提出,均被朝臣否决。

    朝臣们想的很简单,无非就是换个皇帝而已,换来换去还是大宋,倒霉的又不是自己,迁什么都!这治理天下,无论如何也少不了读书人不是?他赵頵总不能坏了祖制,对士大夫下手吧!?

    至八月底,吴王军所部原神机营战兵五万,辅兵膨胀到二十万。

    李煜也将治所从辽阳府迁至析津府,又从海外调来大批行政人员,与就地招纳提拔的小吏一并,形成辽地的统治机构。

    又在军队的主持下,大肆清算辽地贵族阶级,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均分给百姓,虽然一开始各地爆发出激烈的反抗,但因为这项政策抓住了占绝大多数平民的人心,又有军队做依仗,反抗被镇压,有海外成熟的管理经验,这项政策顺利推行了下去。

    不过,此令一下,却在宋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纷纷叫嚣吴王此举乃是破坏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是欺压士大夫阶层,是不折不扣的暴君行为,总之,各种黑水都往李煜的脑袋上泼,更有甚者,竟然传出了吴王非英宗皇帝血脉,乃是太皇太后与狸猫野合生之,是妖魔转世的传闻。

    得亏此时太皇太后已经病入膏肓,不省人事了,要不然编造这等瞎话的朝臣,怕是落不了好。当然,一般的朝臣也不会想瞎了心去编排太皇太后,能干出这等下作事的,无非是曾被太皇太后欺压过的,比如赵煦……

    吴王没收土地分给百姓这一手,是他娘的在掘咱们士大夫的命根子呀!这事儿要是成了,那帮子贱民岂不要骑到咱们读书人的脑袋上去了?这岂不是乱了纲常!此时的大宋朝堂空前的团结,完全不复月初时众臣得过且过的态度,纷纷上书参劾吴王有不臣之心,诳夺河北之地,请官家调兵勤王,严加防范,更有催促赵煦御驾亲征,扫平不臣的。

    赵煦从善如流,欲调西军来京勤王,西夏兵马却蠢蠢欲动,西军动弹不得。无奈只能下发诏书,抽调几路厢军入境,与从河北之地退回来的禁军边军一同担负防守黄河沿线的任务。

    好在天气愈渐寒冷,想来用不了多少时日黄河便封冻,倒是能暂时阻挡住吴王的水军战船。

    李煜却没管那么多,反正实力远超朝廷,等一个合适时机,平推过去就是了。李煜又在析津府坐镇了一个月,待海外来的行政人员都熟悉了管理职位后,命吴王妃周氏署理军政,苏轼苏辙辅之;设大都督府管理军事,升杨破奴为大都督,一并协助王妃。

    世子赵孝奕读书读傻了,李煜才不用他呢!

    九月下旬,趁着黄河尚未封冻,李煜亲率一万铁骑,行军至黄河边,孟州渡口处。

    此行,李煜还带上了八月份乘船来到析津府后,在四大长老的主持下召集丐帮众舵主至析津召开大会,恢复了丐帮帮主身份的乔峰,现在已经改了本名为萧峰,和丐帮四大长老,以及一直跟着照顾萧峰的阿朱姑娘。

    从当初被李煜掳到流求之后,小半年的相处,两人也渐渐催生出情愫。只是萧峰至雁门关外看过崖壁石刻后,顾虑自己身负血海深仇,对阿朱的情谊一直不敢点破,两人之间就这么别扭的相处着,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没捅破,让看出端倪的李煜好不着急!这不耽误自己完成任务嘛!

    李煜转过头去,懒得搭理这一对鸳鸯,从随身空间里取出M1911,忿忿的瞄准眼前平静的黄河水面之上,距离自己二十丈外的一艘行舟,连续扣动扳机,三发子弹似流星般打在行舟上一名绿袍官员脚边的甲板上,破口大骂道:

    “吴王你不认识,机关枪你认不认识!?”

    本来计划的挺好的。

    李煜算着时日,率领一万铁骑南下,过黄河,去洛阳附近的擂鼓山转一圈,再去少林寺了解一桩江湖恩怨,然后领兵入京,去见太皇太后最后一面,顺便从太皇太后那里“名正言顺”的弄一份诏书。

    至于汴梁城内的小皇帝赵煦和朝中大臣们是否会同意李煜领兵去吊孝,李煜压根没考虑他们的意见。

    这不是有一万铁骑在嘛!这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严格划分,这是使用战马的火枪步兵,战马只是行军或者追击时的工具而已,一人三马,驮运武器弹药,铠甲粮草。这一万人马,足以横扫汴梁了!

    可惜,行军至黄河边上的孟州渡便碰上了钉子。

    孟州津渡场的监渡官是个读书读傻了的死心眼,远远地听到骑兵行军的马蹄声,赶紧叫上渡口的兵丁,将渡船全数划至河对岸了,待李煜率领大军赶到渡口的时候,整个渡场空荡荡的,唯有身穿绿色官服的监渡官立在离岸边二十丈外的行舟上,笑咪咪的看着找不到渡船的“敌军”。

    李煜无奈只能上前表明身份,反而被监渡官训斥了一通,言其忤逆不孝,领兵进入京畿之地,怕是要图谋不轨,自己是绝对不会与其渡船的。

    虽然吴王图谋不轨全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但毕竟没有真正的举旗造反,朝廷惧其实力也没有剥夺李煜的王爵,明面上,李煜还是大宋的吴王。

    当然,曾经有那么一道旨意是贬为琉球郡王的,但两个传旨天使一个被再次阉割后,一路颠沛流离要饭回的汴梁,另一个干脆就投了吴王,再加上朝廷后来得知辽国灭亡,就干脆装作没有发过这道旨意了。

    这样的身份,当着属下的面,被一个小小监渡官教训,李煜脸上自然是挂不住的,当下不由分说便掏枪恐吓。

    “吴王殿下若是非要渡河,那便率几十护卫过河便是,何苦要带上如此大军!”自己脚下甲板崩裂,木屑打在身上生疼,监渡官吓得双腿一哆嗦,几乎要站不住了,口中却依旧不改言辞:“汝领兵入京畿,意欲何为?”

    “你TM有种!”李煜嚷了一句,却也不得不佩服这是个忠于职守的硬骨头,见吓唬不了他,索性改变方略,对着身旁正和阿朱窃窃私语你侬我侬的萧峰说道:“萧大侠,孤听闻你……萧大侠?萧峰!”

    “啊?殿下叫萧某?”萧峰一愣,赶紧转过头来。

    这他娘的还是那个行侠仗义的丐帮帮主吗?怎地遇上了儿女情长,就沦陷在温柔乡里了?李煜叹了口气,对萧峰身后的矮胖宋长老幽幽的说道:“哎,老宋头,虽说现在已经没了汉人契丹人之分了,但丐帮有如此帮主,前途堪忧啊!你们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帮主的?”

    “呵呵,殿下说笑了。”宋长老自然听懂这是在开玩笑。

    阿朱羞涩的低下头,萧峰干笑两声:“殿下有何事要说与萧某?”

    李煜指着河面,“孤听闻你轻功不错,可能踏水渡江否?”

    “眼下这河水的宽度自然是可以。”萧峰打量了一下近两百丈宽的河水。

    “那可否踏水而渡,擒下对岸那几十艘渡船上的兵丁?让他们把渡船摇过来?”

    “殿下稍待片刻!”

    萧峰点点头,答应一声,一拍马背,战马发出希律律一声嘶鸣,前腿一弯,竟跪倒在地。

    原来是萧峰练得都是大开大合的功夫,就连轻功也是这个路数,在马背上借力,战马自然承受不住他的力道。

    “我的战马……”在路求索的嘟囔声中,萧峰整个人凌空飞起,像一只老鹰般跃向河面,眨眼间竟冲出了七八余丈距离;快落水时,脚尖在水面举重若轻的一点,河水砰的一下炸开,萧峰的身体却再次升起,向着前方跃去。

    循环往复,不多时,便已经登上了对岸的一艘渡船。

    李煜好生羡慕,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凑到眼睛上,幽幽的说道:“其实他可以行至岸边再出发的……”

    行舟上,看到这一幕的绿袍监渡官跳脚大骂:“果然是侠以武犯禁!这些江湖贼寇!”

    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负责渡口行船的兵丁只不过是一些地方上当值的厢军,如何会是武功高强的萧峰的对手,尽管绿袍官员跳脚大骂,但被吓唬住的兵丁哪里还肯听他的话,按照萧峰的吩咐乖乖把渡船摇了过来。

    李煜倒也没为难这个尽忠职守的监渡官,只是把他关押了起来。几十艘渡船,大军渡河足足用了一天一夜,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尽管如此,河对岸的洛阳城里的宋军依旧躲在城里观望,不敢出城阻止。

    过河后,李煜放掉监渡官及其手下兵丁,率领大军,大摇大摆的从洛阳东境穿过,直插洛阳城东南八十多里的擂鼓山。

    在本地重金寻得两名山村百姓作为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路行军进入山区,行了半日,地势也越来越高,道路也越来越窄,大军被拉长数里。

    休息了一阵,用过干粮,又行数里,忽见前方有一山涧,周围竹荫森森,景色清幽,巨竹搭成一个凉亭,构筑精雅,隐藏在竹海之中。

    凉亭之中,左边有四五名做乡农打扮的青年汉子,各手持兵器,正与右边穿着奇装异服一群人对持。

    李煜率领大军靠近,却早就惊动了这两拨人。

    待走到近前时,那群奇装异服里走出来一个山羊胡子,豪横的指着李煜问道:“我等在此聚会,官府的人来此作甚?”十六太保的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