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抚宋在线阅读 - 第966章

第966章

    “宋人肯定会借此狮子大开口。”

    林平哈哈一笑:“给他们又何妨?给了他们,到时候再拿回来也简单,这可比从萧定嘴里掏食容易多了。”

    “还是大王您厉害!”耶律楚由衷地道:“萧定如此凶猛,萧诚也是如此的厉害,大王您当年运筹帷幄,让他们一个站到了宋国的对面,一个让宋国官家压根儿就不再信任,若非如此,让这两个人得了势,只怕我们大辽可就惨了。”

    林平矜持的一笑,这件事,的确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一次谋划,不仅是这两人,还间接弄死了荆王,让汴梁几百年来首次陷入战火当中。

    当然,其中的苦涩也只有自知了。

    萧家三兄妹,没有一个是好缠的,那两兄弟倒敢罢了,左右是明摆着的敌人,锣对锣,鼓对鼓,摆明了互相算计,互相坑害,就看谁的手段高明。

    但那萧家三娘子,心计城府不输其两个兄长,关键她还比自己地位高,比自己实力。

    而且他也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自己运作才形成的。

    所以,她也从为不在自己面前掩饰她对自己的敌意。

    林平心里苦,但林平却又不知对谁人去诉说。

    有泪也只能往心里流啊!

    目送着罗纲的仪仗渐渐远去,林平也站了起来,“回去吧,接下来便与宋人好生周旋一番,即便是准备了要让步,但也得好生磨一磨,便宜得来的东西,总是不会珍惜,我们要让宋人对这一次谈判的收获感到欣喜嘛!”

    耶律楚哈哈大笑起来。

    对于现在的汴梁朝廷,林平真没有几个能看得起的。

    那几位都堂相公,在林平眼中,都是老而不死,浪费粮食的家伙,除了抱残守缺,毫无进取之心。

    至于那个赵援嘛,阴谋诡计算是一把好手,不比自己差,但要真正的运筹,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庙堂算计,他可就不大灵了。

    此人,总是看得太近,太计较于眼前得失,所以,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第四百七十七章:割袍断义,还刀绝交

    举城皆大欢喜。

    或者用不了几天,大宋上下都又欢喜不尽,酒家的酒肯定是要不够卖了,而那些戏班子的生意,也必然是要好上几成的。

    宋辽再时隔数年之后,终于又签定了和平协议。

    而且这一次的谈判,却是以宋国的全面占优而结束的。

    至少,在大宋看来,这一次,他们在谈判桌上赢了。

    辽国退回了他们几年前通过战争抢去的所有土地,所有辽军退回到了拒马河北岸。

    而大宋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些财帛而已。

    岁币翻了一番。

    也不过就两百万贯罢了。

    这点钱,对于大宋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

    当然,说起来每年对辽国献上岁币,也就是脸面上有些挂不住。

    不过现在的辽国皇帝可是在宋国官家面前自称侄儿的,那这点钱,便算是叔叔对侄儿的馈赠吧!

    大宋人向来很容易便能找到自我藯藉的那个点。

    当然,这只是宋辽两国对外公开的一部分内容。

    还有一部分却是没有对外公布的。

    那便是两国联合将对盘踞西北的萧定进行围剿。

    五年之前,横山战事爆发,大宋大败亏输,十万大军损失殆尽,包括张超、李度在内的大将折戟沉沙于横山战场,萧定的西军一度几乎占领整个陕西路,京兆府外都已经出现了西军的斥候探马。

    这一直便是大宋官家赵琐心中不愿被提及的痛。

    被辽国痛揍,那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因为这几百年来,大家揍来揍去,似乎也习惯了,被揍了,脸面上也不会过不去。

    但被萧定揍了,这便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别说是官家,朝廷的官员,便是大宋的百姓,似乎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

    找回面子,抓回那个叛逆,似乎已经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

    对于这样的心态,远在西南的萧诚,曾用了八个字精辟地作了总结:

    宁与外贼,不予家奴!

    在大家齐心协力共讨叛贼的时候,大家似乎忘记了这个叛贼曾为了这个国家立下的无数汗马功劳,大家忘记了他的身上那为了大宋奋斗而留下的无数伤疤。

    以及,即便大家反目为仇了,这个叛贼还在竭尽所能的派出麾下,骚扰、进攻、牵制着大宋最大的敌人。

    辽国不是不想拉萧定入伙,为此,耶律俊方法想尽,但派出去的使者,根本就见不着萧定的面,都是被哼哼哈哈的张元三下五除二被打发回来了,送了无数的财帛过去,人家财帛是要的,但事情,是绝对不办的。

    搞来搞去,耶律俊也是死了心,至此他也不得不同意他的皇后萧绰当初对他的劝告。

    萧绰让耶律俊不必妄费心力,萧定,他的大哥,绝对不会被这些花言巧语所骗倒。

    萧大郎不像萧二郎,生来具有慧眼,能够很轻易的拨开云雾见青天,但他却有一颗坚定的心和对既定目标的执着与坚韧,一旦目标确定,便是九头牛也休想拉他回头。

    耶律俊一度希望萧定在西北立住脚跟之后,便自立为帝,这样一来,他与宋朝便是不死不休的结局了。

    可是萧定偏偏不。

    现在萧定一路向西,整个青塘高原,向西一直越过了葱岭,都被萧定的铁骑所覆盖,但他就是不愿称帝,连王都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