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僚人叛乱

第一百四十五章 僚人叛乱

    接下来的时间,冯盎在长安的行动倒是按照着流程而来,并没有任何僭越。

    很显然,冯盎也想平安的渡过这一段时间,然后回岭南去,所以格外的低调。

    与此同时,而在李世民答应把蔗糖列为军需品后,李泰倒没再管这事情了。

    因为李泰也开始督建郑白渠工程的有序推进,经过一个多月磨合,不仅是高陵农民工开始进入状态,就算那些刚刚调度过来,从东突厥赎回的百姓也都融入了这种干活的生活中。

    正因为他们开始适应工作,整个工程的速度也开始快起来了。

    不过随着慢慢到了夏日,李泰找来了孔雀道,“给服徭役的百姓准备好遮阳的斗笠,准备好菉豆汤!夏日消暑有些奇效,让他们饭吃完了喝一碗。”

    “诺!”孔雀点头,虽然他并不觉得这东西给这些徭役有必要,但既然是李泰说的,那么自己就准备起来。

    毕竟李泰时长为保持土壤肥力,所以会在收割后的土地上种植些绿豆,交替种植,滋养肥力,从而维护土地所拥有的肥力。

    说实话,就这点上来说,中原绝大多数土地,种植后最好都要休耕一年,从而保持土壤肥力,就算这种种植绿豆的办法,想完全恢复土地的肥力也是比较难的。

    不过还好有垄耕种植法,实现了一块土地却能轮流修耕,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土地肥力。

    再配上有意识的维护,这才让中原地区实现了一年一耕的基础。

    与之相比各种黑土地就好很多了,压根就不需要维护,每年种就是了。

    孔雀听到李泰的话便下去准备,这时候却见马周进来。

    孔雀行礼后,好奇的打量了一眼,不过也没多说什么,便离开了。

    “宾王?”李泰见到马周到来,倒有几分意外,道,“可是工程有什么事情?”

    “郑白渠的三道工程在有序推进中,各种物资也准备的齐全,百姓们也都安顿了下来。

    若说完全适应郑白渠生活怕还要一段时间,但让他们干活却足够了!”

    马周对李泰道,“与之相比,倒是基层小吏再次出现了短缺,所以向越王借人来了!”

    “你想要借农业学府里面的学生?”李泰听到马周的话直接道。

    “然也!”马周笑着点点头,开口道,“让以农官之身,兼小吏之责,既能贯彻我等命令,也方便我等掌握基层百姓的动向。”

    “农官本来就是为了扩充基层,这倒是无所谓。”李泰听到马周的话,点头道,

    “不过今年毕业的学子,或漕运体系,或本地农官,或被医舍吸收,甚至还有一部分我会将他们留在书局。

    你若真想要,去找吕才问问他乐科学子有没有什么安排的。”

    “臣要得正是乐科学子,他们的乐曲有强化组织,严明纪律之用,作为基层小吏倒是正好合适!”

    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便打算把这些乐科学子要来。

    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原本是想要让乐科学子们通过弹奏乐曲,来增加植被的产量的。

    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东西的效果实在不明显,所以乐科便在吕才指导下,发展慢慢偏了。

    先是吕才自己研究出了一手《二十四节气歌》,歌曲一共有二十四段,每一段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节气,分辨方式,对应的农业事宜,以及最后的作用。

    另外这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是小麦版,主要是为了配合推广小麦而研究出来的。

    所以,周围农户按照这《二十四节气歌》来种植小麦,想要种植得像是农业学府里面的三石多有些难,但种植出了两石五斗每亩的小麦,还是能做到的。

    而农业学府的学子,那些做农官的,不说带什么教科书,先把这一手歌曲给背会了再说。

    靠这歌曲,至少在中原地区去推广小麦绝对没任何问题。

    至于乐科学子们,这一手歌曲自然是必学的第一首歌曲,不过到了后面还有做广播操的五禽戏版《农耕在召唤》,什么安抚伤员情绪的《冬眠》,或者强化组织力的《农民有力量》……

    总之,一首首曲子都是那种下里巴人的曲子,尤其有些都能跟唢呐锣鼓搭配的。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把音乐跟组织力挂钩后,这些学子们通过乐器去影响别人还是很有一手的,让他们作为基础小吏,自然是相当不错。

    这些从乐科里面出来的学生,身份肯定是农官的身份。

    只不过,身上兼了一个小吏的职务而已,毕竟如果直接让他们做小吏,因为没晋升渠道,那就不仅是作践他们,更是作践李泰的心血了,反正李泰肯定不会同意的。

    “你去找吕才,只要他同意就行!”李泰听到了马周的话,道,“不过,别把乐科的人员都给薅了,我要留一部分的编入书局,以及农官中。”

    “多谢越王!”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向李泰表示了感谢,便告辞向着农业学府跑了。

    说实话,自从农业学府的人因为漕运计划所以进入到了外流官的体系后,整个农业学府的人员,不仅是朝廷盯着,就算是农业学府内部,一个个的家伙也都盯着。

    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培养人才没有什么兴趣,但要收割人才时,就仿佛是豺狼虎豹似的扑上来,都想要分一杯羹。

    毕竟农业学府的人更偏向数学思维,所以在正经干活时就好用太多了。

    还是那句话,在基层工作上他们是真比儒家学说培养出来的学子强。

    只不过,每年也就毕业了两千人,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过几年能慢慢扩充到三千人。

    等到郑白渠拿下来,自己手中土地面积进一步增加,人数应该能够到达五千人左右。

    想来这应该就是极限了,但这五千人别说对整个华夏了,就算关中地区,怕也不填。

    但无论怎么说,对李泰而言,有这些人入职或是农官,或是小吏,成为基层一员,那么自己的基本盘也就越来越是稳固了起来。

    说实话,李泰不介意这些人被朝廷安排到各个不同的体系中,但至少现在自己需要这批人,要把他们安排到洛阳与幽州。

    而就在李泰稳步的推进郑白渠的工作,风平浪静的每日打点摸鱼时。

    却是一骑八百里加急来到长安,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攻打岭南南扶州,南扶州刺史陈龙树战败,此刻岭南南扶州一片糜烂,需要朝廷救援。

    说实话,岭南的事情对于大唐来说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随着八百里加急传过来的消息,再加上冯盎来到朝廷的时间,很显然这事情若说没冯盎插手怕是谁也不信。

    “冯卿,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陈龙树战败,看起来岭南之地也不见安稳啊!”

    李世民把手中的奏章交给了内侍,让内侍递给了冯盎,说道,“你自己看看吧!”。

    冯盎恭敬的接过这奏章,看完后开口道,“臣没想到岭南居然发生如此的恶事,臣愿为先锋,协助大唐平息罗窦各洞的叛乱。”

    “既如此,你熟悉当地地形,便由你为先锋平定乱事,朕随后派遣大军两万,平定这南方之乱!”李世民对冯盎沉声道。

    “臣遵旨!”冯盎听到李世民这话连忙行礼,然后在李世民挥手后退了下来。

    这时候,而随着冯盎的离开,李世民的目光不由向着房玄龄看了过去:

    “冯盎前脚刚到,后脚跟这岭南动乱的消息就来了,显然是不放心朕啊!”

    “未必如此!”房玄龄拿过这份奏报,看看上面的开战时间,道,

    “明显是这开战后,他才北上而来,想借助罗窦僚人这把刀来除掉雄踞岭南的陈龙树,然后能够一心做他的岭南王。”

    “陈龙树啊~可惜了!”李世民听到这么名字,倒是感慨了一句。

    因为陈龙树是本地大族,是他主动上书请建南扶州,任南扶州首任刺史,开启了信宜地区的建制先河。

    但同时也因为他的存在让整个岭南地区的吏治体系水泼不进,率军进攻又成本太高,所以就这么拖下来了。

    但这次对大唐来说,倒见到把他调离南扶州的机会。

    而冯盎与陈龙树相比,那可是比陈龙树要尊重大唐多了。

    别得不说,至少冯盎敢亲自来到长安,但陈龙树虽然成为了南扶州的首任刺史,但也没有来过长安啊!

    所以,冯盎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比较起陈龙树,大唐朝廷里面的人还是更信任冯盎。

    至于冯盎想要做岭南王这一件事,还是那句话,岭南那块地只要能够保持稳定,朝廷不在乎它到底在谁的手里。

    因为岭南那边八山一水一分田,实在没什么产出啊!

    “岭南地区人烟稀少毒障弥漫,诸卿觉得派遣谁去比较的好?”李世民道,“药师你说?”

    “臣认为宿国公在为泸州刺史之时,有镇压僚人的经验,让他为将最适合不过!”

    李靖看了一眼刚刚回到了朝廷的程知节,果断推举了他。

    程知节听到李靖推举自己,倒是意外的看了一眼李靖,不过扶了扶自己腰上的御服玉带,这条腰带还是自己平僚时候李世民赐给自己的,顿时抬头挺胸,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义贞吗……”李世民点头道,

    “便任免你为岭南道行军总管,率军两万平定南方叛乱。

    另外冯盎乃是本地人,你且多多听听他的意见。”

    “遵命!”程知节听到李世民的任命马上应答下来,抚了抚自己的玉带,果断跳舞谢恩。

    很快,整个长安便知道南方僚人叛乱的消息。

    当然,对于长安百姓来说,岭南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大军从长安到岭南,少说也要两个月时间,若时间多了三个月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僚人叛乱的消息,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顶多也就只是谈资而已。

    绝大多数人最多也只是关心,自己家人出征后,到底什么时候会回来。

    不过,李泰听到了这个消息,倒是马上写奏章给李世民,询问是否需要派遣医疗营随行。

    而李世民考虑了一下,因为南方毒瘴弥漫,有医疗营跟着,就算是水土不服,至少士兵们也不至于出什么事,便要求医舍出三百医者为医疗营,随军前往岭南。

    随着军部的命令送到医馆中,刘神威也马上便开始安排起来。

    毕竟抽调了这么多医者对整个高陵医舍体系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但这件事是一开始就制定下来的制度,所以刘神威也只是尽可能安排合适的人过去。

    毕竟需要行军,而且还是南方瘴气弥漫之地,那些身体瘦弱的人自然第一时间排除掉了。

    基本都是上次随军出征过的医者,至于带队的人自然还是自己,至于医舍则是交给最近沉迷证道的孙思邈先带着。

    说实话,有孙思邈坐镇医舍,整个医疗技术肯定是不降反升,只不过随着各种的医疗骨干的抽离,医舍的运转效率自然而然的下降下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论怎么说,有孙思邈坐镇,有医科学子源源不断的补充,医舍的正常运营还是能够下去的,这让刘神威倒是松了一口气。

    而伴随着医疗营的集结,李泰也把医疗物资,毛驴马匹都给刘神威安排好。

    尤其嘱咐刘神威到地方后,第一时间去找到石灰石,雄黄之类的东西做好准备,至于饮水更是一定要烧开了才能喝水。

    说实话,这时候的李泰可真不像是平常利落的越王,反而像是老婆子。

    但即使如此,李泰依旧孜孜不倦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常识告诉刘神威。

    毕竟南方地区跟北方地区是不一样的,南方地区几乎没有被开发过,比较起战斗时候的减员,还不如说行军过程中的非战斗减员,才是南方地区最难以克服的重要因素。

    而李泰的嘱咐,刘神威直接派人把这些注意事项一一的记录下来,然后便是率领医疗营跟在大军身后,向南方而去。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