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节 印度棉和国产棉
书迷正在阅读:都天长歌、云灵仙路、万法无咎、网游之神级机械猎人、刚重生,我就和高冷美校花追尾了、风流乡医、林有碧玉凝妖精(凌绝天下月清仙番外篇)、灯神的三个愿望(迟钝女友小维同人)、世界调制模式-兔年春晚特别篇、桃运小刁民
南宝的纺织工业园区里,原本热闹的棉纺织厂如今大多数车间都是静悄悄的。再也没有过去的喧嚣声。 如果你进去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车间里是空荡荡的,设备不翼而飞,只留下了基座。设备在几周前已经全部拆卸之后送往临高的机械总厂进行全面整修翻新,准备运往广东。 一些新设备已经陆续到达,开始安装试运行。 黎山对新设备非常关心,因为这套新设备是按照他搞得工艺流程“设计”的。具体落实则是邹标。 几个月前,在确定要在广东进行“产能扩散”之后,示范厂的旧设备全部准备出售的时候,黎山就拿出了一份纺纱机械的需求方案给邹标。 不过邹标看了以后便提出了疑问:“设备不难,现在的机械厂都能制造。但是这里面有点点小问题,54型纺纱机是全电型号,转速12000r/min,而我们只能做4500r/min的东西,或许达不到每小时15公斤的产量。” “你说的是细纱机的锭速,54型不仅仅指机器,它是一整套工艺流程。别的行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纺织业中工艺流程和转轴转速没有绝对关系。而且很多流程并不是必须的,虽然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用54型工艺和我们要做54型中的细纱机是两回事。“54型工艺的清棉由二道改为单程,并条由三道改为二道,这一些工艺跟转速并没有直接关系,然而是能够大大节约时间提升产量的,我想你也知道吧?” 其实就是相当于将原先外围工序中交由机器做的事情分拨给人,虽然社会生产率下降,但单论机器的产量却提升了。不过对于原先没有机器的农业社会来说,已经是飙升了。 “这我知道,但是锭速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我只是给你打个预防针,或许成品无法达到预期。”邹标说。 现在已是二五式环锭纺机器运行的第二周。黎山与邹标在纺织厂内观察新式机器的生产情况,今天程米怜也过来参观了。 二五式环锭纺是参照54型工艺流程制造的,以蒸汽动力为驱动力,每千锭每小时产量大概在13~15公斤左右。 “看来,实际生产中并不能一直达到15kg的产量。”邹标通过生产记录表得出了结论。实际稳定的生产效率大约是13公斤。 总体而言比他估计的好很多。54型是旧时空早期国产纺纱机,黎山的需求虽然基于54型,但并不是完全按照54型来,还有一些65型工艺流程的部分内容。 “虽然纱锭转速是影响产量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就比如罗拉速度、卷装大小、纱线号数等等,一样会影响产量,产量并不是仅仅一个锭子转速就能决定的。”黎山说道。 “咱们这个产品和54型工艺有区别么?”程米怜问道。 “虽然锭速不是唯一因素,但是转速低,产量和质量还是差多了。旧时空标准的54型纺纱机生产20英支纱每千锭时25kg,而我们生产14英支也才堪堪每千锭时15kg。”邹标把记录放回去后说道。 “英支?” “英国佬的一个度量衡,解释起来很复杂。你只要知道国际棉织品交易中,支数越高成本越高,纱线越精细就行了。上等松江布的支数在14S-16S左右,而纱线越粗,产量越大。”黎山抽了一卷成品拿到眼前观察,说实在的这个放在旧时空一般都是做牛仔裤的,还是那种比较粗糙的。 支数越高,纱线就越精细,也代表纱线越贵。不过当前情况下,需求量最大的都是低支纱:如帆布(也就是牛仔布)、防火布、劳保服用布等等。棉制品支数越高也越娇气,越精贵,一般都是针织品内衣、高级服装或者高端床品才用的,有的支数高达80S。不过这个时代棉制品一般不会做这么高,因为手工工艺所限,单股顶天了就16S,追求高支布料一般都用丝制品而不用棉织品。 “既然有英支,那是不是还有公支?”程米怜问道。长度有英寸英尺英里,对应的公制单位有千米等,那自然会想有没有公支了。 “当然有啊,不过一般都用在毛织品和丝织品上面。我用习惯了,旧时空棉纺织业受英国的影响非常大,大家都那么用。换算一下14英支大概20公支,标准54型是33公支左右,比我们精细多了。” “咱们以后不统一用公支么?”程米怜想到之前工业口轰轰烈烈的标准化倡议,要求去除所有旧时空的莫名其妙的行业标准--尤其是英制。 “太麻烦了,不就是个称谓么?英支符号是S,我们说它是宋支的Song缩写不就完事了?标准这个东西最好别动,你看工业口到现在标准件还有不少是英制的--这东西的影响力一旦形成,不是你换个时空就能避开的。” “比如那个奇葩的1435标轨。”邹标笑道。 “没错。标准一旦形成,要改掉哪有这么简单。”黎山不愿意改掉英制也有这个因素在内,因为太多的技术资料和行业标准都是按照旧时空的英制来制定的。 “不过,企划院似乎对日产八吨的棉纱生产线有所疑虑,现在只批准了这两吨的生产线。”邹标说道。之前的计划书是在示范厂建成一个日产量八吨的多条生产线,大约需求锭数两万五千锭,不过企划院对于发展棉纺织非常犹豫。 “企划院怕的无非就是原料和市场的问题,一五期间棉纺织业就是这样被取消的的。”黎山说道。 “是,如果两万五千锭在理想状态下开足马力生产的话,每年需要耗棉1200吨。海南本身几乎不产能用的工业用棉,先不说我们能不能从外面收到那么多棉花,如果除去元老院控制区的内循环,至少还得有400吨产品需要外售。”邹标说道。4 400吨的棉产品够二十万小康人口一年使用了。不过这也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化生产,实际上两万五千锭年耗棉不会有那么多。 “我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如果说我们避免大规模发展织布工业我还同意,避免发展纺纱就是非常不合理的情况了。” “在明朝的赋税制度下,先不论落后于否,海南都有大概六成家庭拥有手工织布机,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而纺织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时间下织布机都是在等纱的,空置率相当高。” “一匹布的织布平均要七天,其中纺纱就占了四到五天,织布只需要一天,剩下六天织布机几乎就是空置的。如果我们销纱,能填补这个空置。”黎山说道。 在旧时空,大清所谓的“土布抵御住了洋布”实际上并不准确,鸦片战争前,广东土布里面已经掺有大量洋纱了,手工土布的蓬勃发展其实也是依托于洋纱的进口。但是这个过程却相当复杂,并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那原料部分呢?”程米怜问道。 “就历史统计来看,仅松江每年外销1300万匹棉布,大致每年都有一万多吨的棉花,并且此时还有很多北方商品棉流入。不过考虑到北方的受灾情况,或许我们的棉花需要在印度获取。” “问题是,我们如何让他们不在本地织布,而把棉花运给我们?之前我们也购买了许多印度布。”邹标说道。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疑问。历史上印度布是很有名的,如果欧洲人愿意购买印度布,那他们就会本地加工,而不可能将棉花运过来。 “咳!莫笑安可能收了夸克穷的贿赂,但我没有证据。”黎山开玩笑地说:“根据殖民贸易部的《贸易年鉴》上的数字,我们采购的印度棉布离岸均价大概是每匹2元左右,而松江布离岸均价要便宜的多,只有0.5元。当然,我们进口的松江布在质量上要逊色于印度棉布。” “嘶!那元老院之前不是多花了好多钱?”程米怜颇为惊讶道。他听说学校用的都是印度布。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那得多少钱! “这倒也未必。从历年进口棉布数字看,松江布和印度布我们都有大量进口,低端未经染色的松江布的进口比例是所有纺织品中最高的。只能说应用场景不同,各有不同的市场。” “但印度布离岸价格高,不也意味着棉花离岸价格高么?”邹标问道,“如果我们要进口印度棉花,价格太高必然竞争不过本地棉花。这样的话我们的棉花进口只能以国内为主了。” “在平常年间,或许印度棉真的没有国产棉便宜,不过现在北方战乱,农民恐怕很难安心的种植棉花。原本中原和黄淮的产棉区是否能指望还要打个问号。所以国内的原棉价格必然会上涨。我们进口印度棉未必会亏。就算亏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只要我们能进口到原料,以我们的生产效率很快就会把成本压缩到最低,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往印度倾销,很容易压垮其本地手工棉纺织业。继而把棉花价格打压下来。”吹牛者的临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