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陈奇瑜出关
卢九德眼睛一亮,不待两人开口,当先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此案查清,还郑将军公道,也为钱阁部找回一个公道!” 钱谦益楞了一下。 他本以为这件事会交给自己,最起码也是弘光派人主查,他和郑鸿逵为辅。 不就是丢了点家产么,不算啥! 能敲诈郑鸿逵一笔最好,敲诈不来,也要借机为自己谋了好处! 却不想,这件事竟然交由卢九德全权办理。 钱谦益刚要反对,就听到卢九德已经应承下来。 一时间,他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当即说了两句场面话,告辞离去。 赚了便宜的郑鸿逵正待离开,却被朱由菘唤住: “郑卿家,你可看到了,朕太难了啊,多亏朝中有卿家这样的忠义之士……” ‘这是来拉拢老子了?’ 郑鸿逵脚步一顿,只得将铁青堆上了脸颊: “陛下,贼子该死!” 郑鸿逵一语双关。 该死的是谁? 按方正化的话,那是钱谦益这样的豪绅…… 按这件事本身,那是抢了钱谦益的军卒。 管他啥事? 朱由菘苦涩的一笑,满脸都是寂寥: “朕就多仗卿家了啊!” 郑鸿逵听出了朱由菘话里的意思。 他沉默的点头:“陛下放心,水战我郑家谁也不怕!” 开什么玩笑? 若是方正化与他接洽之前,他郑鸿逵还必然要抱紧了弘光皇帝的大腿…… 然而——江南朝堂明争暗斗不休,崇祯皇帝又给了他一个前程远大的许诺…… 想让他郑鸿逵就此彻底倒向你朱由菘? 哼! 你能给了我什么好处? 给个镇江,还特么不能自己做主…… 人家朱由检那边,可是让咱的船队顺江北上啊! 那——整个长江、汉江,长达五千余里的沿江富裕地带,还不都是他郑鸿逵的商贸地?zWWx.org 这特么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郑鸿逵捂紧了与方正化的协议,甚至连郑家的下一代掌门人郑森都没有告诉! 这等好处,那可是重建一个郑家也不在话下! 这可是泼天的大实惠啊! …… 朱由菘明显会错了意,他还以为郑鸿逵这是在表示水战全部交给了他呢! 当即,朱由菘勉励郑鸿逵几句,这才放他出了宫。 等郑鸿逵走后,韩赞周道: “陛下,臣接到了线报,说靖南侯黄得功,(朱由菘进封一级),镇海将军郑鸿逵,两人四处求买粮食。” 到了他们这一步,事件本身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站在最高的顶层,利用每一件小事,趁机打压对手,为自己谋划好处,才是一个合格政客该做的事情! 卢九德刚刚得到了全权办理此事的权力,他韩赞周也想分一杯羹! 若是能将事情挑大,趁乱浑水摸鱼,那才是真正的高招! 因此,他将黄、郑两人买粮的事情说了出来。 以求借着钱谦益府上被盗之机,乘机扩大事态,多掌握一些权柄! “哦?” 朱由菘惊呼道: “此事当真?” 卢九德微微蹙眉。 这事他也听说了。 他是勇卫营的出身,按照勇卫营的官制,他算是黄得功的上级。 有了这层关系,他想要取代韩赞周,想来也是可行的。 毕竟一外一内,才是捞取好处的最妙手段啊! 看来,自己要从中说了一些好话才是…… 卢九德心思转动: 对了! 黄闯子素来豪勇,手下更是与民无犯,堪称是爱民如子。 皇帝登基这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国库就少了很多解款,地方官府不输送粮草,朝中没钱,各处兵马的粮饷,就多有拖欠者。 黄得功为了士卒而买粮——说得过去! 朱由菘想了想,看向了卢九德: “卢公公,你怎么看?” 卢九德道:“陛下,许是黄部缺少粮饷,不得不自筹矣。” 有些事,点到即可,说的太细,反倒是落了皇帝的面子。 这反而不美了…… 卢九德深得其中精髓,只是稍微点了一句。 至于为什么自筹——皇帝岂能不知? 一提起这事,朱由菘就哀叹起来。 兀那贼子,现今连赋税也不解到南京户部了! 这是要断了他的财赋来源啊! 他这个皇帝,当得索然无味至极…… ^ 方正化奉命潜在江南,为皇帝筹备事物的时候…… 孙徵兰也找到了陈奇瑜。 陈奇瑜最巅峰时,是五省总督,督抚围剿农民军事务…… 那都是过去式了。 此时的陈奇瑜,因为十年前车厢峡一战功败垂成,因而被论罪发配戍边,最后被崇祯赦免。 他归家后,朝廷数度起复被罢免官员,却无陈奇瑜这个最早崛起的大佬。 这事……真的很少见。 实际上研究一下陈奇瑜,与他亲家张凤翼的官场转折时间线,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两人失势,与崇祯七年七月,鞑清绕道蒙古,抢掠山西大同、宣府等处有关! 哦? 张凤翼的政治主张,不是以山海关为基础,以宁远、广宁为触手,以守代攻吗? 按照他的原话,鞑子已经肆虐6年之久,同时修建8座城池锁住后金,也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 “八城畚插,非一年可就之工;六载疮痍,非一时可起之疾。 今日议剿不能,言战不得,计惟固守。 当以山海为根基,宁远为门户,广宁为哨探……” 张凤翼的政治主张,可不是将朝廷十来年的税收,一股脑的丢到辽东去,而是徐徐图之! 以他的计划,先守住山海关,然后整顿内务,编练强军。 这样一来,手中握着大量应变钱财的朝廷,就算再次失败,也不会举步维艰…… 辽东筑城的法子,将朝廷崩的太紧了啊! …… 好吧! 麻绳专挑细处断! 崇祯七年,朝廷花费上亿两白银,修建的大明版“马奇诺防线”,被人轻松绕过…… 辽东战略,宣告失败…… 最可怕的是——这件事,成功的掏空了大明朝的底蕴,甚至就连皇帝的内帑,也空了! 孙承宗等东林诸贤,信誓旦旦的必定“锁住建奴”,也成了泡影。 投资失败,是需要有人顶缸的。 朝廷里自然要拿出来一个倒霉蛋,为辽东筑城来买单!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