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061节
他必须在离开前,将这个问题处理好。 张斐思索一会儿,“警署方面,肯定是官家说了算,到底是皇家警察。检察院是一定要独立的,现在这样是最好的,不需要有任何改动,毕竟检察院只有检察、诉讼权,不具备判决权,主要还是皇庭。” 司马光点点头道:“关于如何构建皇庭,也是我最为头疼的。” 张斐谨慎地问道:“不知司马学士有何想法?” 司马光道:“首先一点,不能只有一位大庭长。” 靠!你这最好不是在针对我。张斐暗道一句,皇帝都已经许诺,大庭长非他莫属。问道:“这是为什么?” 司马光道:“虽说公检法相互监督,但是从你在河中府的案例来看,在一些复杂的案件上,大庭长是可以左右判决的。到底律法还未有完善到,大庭长可以拿着宋刑统判决。” 张斐讪讪点了下头。 司马光又继续道:“根据以前的制度来说,从来就不是一家说了算,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刑院,都得一一复审,如果就让一个大庭长说了算,公检法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啊!” 张斐又点点头,“司马学士说得极是。”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祖宗之法已经是深入骨髓,宋朝的大臣都会讲究权力制衡。 司马光突然看向张斐,“你看,这该如何建构?” 张斐想了好一会儿,道:“其实之前审刑院、大理寺制度,也有不便之处,就是这几个官署的地位都差不多,虽说审刑院是职权最大的,但如果御史台不认同,一个案子可能会纠缠很久,这里面往往人为因素要大于案件本身。” 司马光点点头,“所以公检法要避开这个弊端。” “正是。” 张斐道:“我还是建议先确定级别,一级一级往上诉讼,最终由最高法拍板决定。”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道:“司马学士认为设一位大庭长,是极为不妥的,我也赞同,那不如这样,还是设一位大庭长,主持最高法的日常公务,但一般不审案。 然后在下一级,设立五位庭长,分别负责,刑事、民事、国家安全、军事和礼法。” 司马光眼中一亮:“礼法?” 张斐点点头道:“不错,类似于审理十恶中的不孝之罪,反正就是有关全民道德方面的案件。” 司马光点点头道:“这倒是可以。” 张斐又道:“不过有一点,这个不是道德皇庭,而是案件本身就涉及到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或者民事犯罪,只不过同时在道德方面,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简单来说,违法是在最前面的,不违法的一些道德问题,公检法是无权处理的。” 司马光也表示认同,“这是当然。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些轻微的道德问题,皇庭也不一定判得准。” 到底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完全以律法代替儒家思想,这是不现实的,还是要专门为儒家设一个皇庭,处理这种道德和法律纠葛在一起的案件。 张斐又道:“如果要诉讼到最高法,可以由官家从五位庭长中选出二位来,与大庭长一块审理,三个庭长,如果各有看法,还能够投票解决,不会陷入纠缠不清的境地。” 司马光问道:“为何是官家指派庭长?” 张斐道:“这很简单,因为要打到最高法的官司,肯定是涉及到官家,或者涉及到皇室,必须得官家亲自来安排,要是官家不认同,那可怎么办?” 司马光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对了,此次轮换,你是否希望得到升迁?” “啊?” 张斐先是一愣,旋即嘿嘿道:“我要想升,就能升吗?” 司马光呵呵道:“你从河中府立下大功回来,却进入检察院当然检控官,这本就是不妥的,只是为求建设公检法,才这么安排,更别说你今年审理的那几桩大案,你升官,纵使有人不愿,也只能闷在心里。” 张斐想了想,“今年还是算了吧,检察院还有一批新人要带,虽说皇庭那边也有新人,但到底皇庭更好适应一些。” 审判的职务,自古有之,只是在程序上有些区别,如齐恢他们出任庭长,很快就能够适应,检察院是一个全新的部门,经验再丰富的官员加入检察院,都有些无所适从。 这就是为什么,京城检察院最初几年,是籍籍无名。 司马光呵呵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怕你有怨言,如今你也这般想的,那我就放心了。” 王安石可真没有工夫去找张斐,聊一聊那超级事业署,以及提举常平司与解库铺的合作。 这都是制置二府条例司特批的,肯定会有影响。 他现在在制置二府条例司,疯狂的批示政令,事先完全没有准备,这一下要撤销,他赶紧将一些该批的政令,全给批了。 邓绾来到制置二府条例司,一看王安石面前那堆积如山的文案,不禁道:“相公,新政未成,官家为何要急于撤销?” 不得不说,这对于革新派士气打击太大了。 突然,总部给端了。 这谁受得了啊! 王安石抬起头来,又放下手中的笔,笑道:“如果司马君实也将会从审刑院退下来,那么这番安排,倒也算是合情合理啊!” 最初他跟赵顼谈完,心里其实很是落寞,如今一看情况有变,司马光也将失去对公检法的控制,这他心里就平衡多了。 还是那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邓绾却道:“可是据说司马相公还会在刑部继续主持司法改革,而咱们却要撤销制置二府条例司,咱们还是损失惨重啊。” 王安石瞧他一眼,道:“要不是托公检法的福,这制置二府条例司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么久,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年的。 如今主要新政条例,都已经颁布,而该任命的官员,也都已经任命,按理来说,也是该撤销了,这还换得对方一个审刑院,咱们是不亏啊!” 赵顼说得是时候,他心里虽是妈卖批,但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以他的性格,如果真的不对,他一定会说得,除非他觉得自己理亏。 原因就在于,在制置二府条例司这个问题上,他其实已经非常满足,到底这权力太大,不但能够制定和颁布政策,还能够任命主要官员,等于是集枢密院、政事堂、三司权力于一身,脚趾头都想得到,这是不可能长久,而历史上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其实也就存在一年多。 当然,那也是因为王安石在一年之内,就将保守派的骨干全都给赶出京城,回到政事堂主持,依然是大权在握。 而如今朝廷一直都是处于均势,王安石始终受制于公检法,皇帝稍微放心一点,就一直没有撤。 但年年都有人要求撤销制置二府条例司。 因为自从设了这制置二府条例司,政事堂都快长蜘蛛网,存在感极低,再这么下去,可能就会取而代之。 如今皇帝也是各砍一截,就还是继续保持均势,砍去的部分,就是皇帝要接收的部分。 王安石当然也就无话可说。 邓绾问道:“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大家都习惯了这制置二府条例司,少了它,大家都有一些不会了。 王安石沉吟少许,道:“目前来看,官家也不大可能,立刻就回到三省六部制,肯定还是一步步来。而目前我所知,司法改革会放于刑部,而太府寺、司农寺将会放入户部,照着趋势的话,官家应该是打算先将改革成果,全部放入六部中,三省不知会不会动,但往后肯定是通过六部继续改革。” 邓绾道:“也就是说,各分三部?” 王安石点点头道:“多半是的。这户部、工部我们是势在必得。” 邓绾忙道:“相公,工部只是其次,吏部才是必争。” 王安石呵呵道:“我倒也想,但你认为,这可能吗?如果户部和吏部都在我们手里,对方能答应吗?” 都想要,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倒也是。” 邓绾讪讪点了下头,又道:“但是王相公,既然司马相公不再主持公检法,这我们也可以去争一争,如今公检法可都是司马光相公他们的人,我们在里面,就一个张三,还不好控制。” 王安石问道:“目前熟知公检法的人不多,不大可能会进行轮换。” 邓绾道:“但是据传审刑院、大理寺都会改为皇庭,可能不止一个大庭长。” “这倒是有可能。”王安石点点头,“若真是如此的话,目前我们就只有一个人选。” 邓绾道:“曾相公。” 王安石点点头。 政事堂。 富弼、文彦博、吕公著坐在里面,一边查阅公文,一边聊着。 “唉。” 吕公著放手中的公文来,叹了口气,“头回轮换,让人如此无所适从啊。” 文彦博、富弼默契地相视一眼,笑着摇摇头。 事到如今,他们心里都明白,皇帝就是要亲自主政,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文彦博道:“但是看情况,官家应该是打算将改革变法的成果,全部放入六部,如此一来,三省六部的职权很快就会恢复。” 改革就是权力,皇帝将改革权,植入六部,他们能不去抢吗?那今后深化改革,就都得通过六部。 这手段,不服不行。 吕公著又问道:“不知六部会怎么安排?” 文彦博道:“户部定是交予王介甫的人,依我之见,要么就是那吕惠卿,要么就是曾巩,我们只能尽量拿下吏部。” 说着,他看向吕公著,“晦叔,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如果要势在必得,就必须推荐一个足以服众的人选。 吕公著赶忙道:“这这到时再说吧,如今什么都不知道。” 文彦博抚须笑了笑。 吕公著又问道:“政事堂又会是怎么安排?” 文彦博道:“三年前,王介甫本就要升平章事,是他自己拒绝,并且举荐了曾公亮,这回肯定是王介甫担任平章事,那么另一个,定是君实。” 吕公著道:“但是我听君实说,他肯定不会出任平章事的。” 文彦博惊诧道:“为何?” 吕公著道:“因为他认为自己既然没有什么功绩,能力也不足以胜任,他只想待在刑部,继续完成司法改革。” 富弼呵呵道:“这倒是像君实作风啊!” 王安石经常讽刺司马光优柔寡断,其实司马光自己也认,最初皇帝找到他,询问改革方案,他提出完整的方案,但又拒绝担此重任,可见他一直都认为自己不足以胜任宰相,魄力不够。 原因就在于,他天天以史为镜,所以他自己制定得政策,他自己就看出会有什么弊端,直接就陷入死循环。 为什么他在司法改革,又比较顺利,就是因为这玩意是新得,没法以史为镜。 导致在很多案件上,他都是后知后觉,然后跑到找张斐发飙。 此时此刻,司马光根本就无暇顾忌,什么三省六部,其实他是反对的,但一看赵顼的动作,就知道反对也没用,关键他也拿不出一个非常有力的理由去反对,所以他全身心在计划着构建完全独立的公检法。 先将自己的事务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