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静志寺地宫中所藏的文物,都与瘗埋的舍利有关。

    这是一种祭祀礼仪,最终还是把这些宝贵的瓷器,或者说当时人认为最好的瓷器,供奉跟神灵。

    这些宗教信仰影像下的布施物品,往往是当时最高工艺水准制作的最为贵重之物。.

    单单以定瓷而言,定州静志寺静众院两座地宫所藏者,绝大部分都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而艺术珍品四个字,是怎么来的?

    难道只能是名窑、贡品加持?

    肯定不是的,主要还是看工艺。

    就看一件静志寺地宫藏出土的北宋白釉“孟”字款莲纹碗,它的工艺,就很能说明问题。

    北宋白釉“孟”字款莲纹碗,高7.4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9厘米。

    碗直口微内敛,斜腹内收,圈足外撇。

    外壁刻仰莲纹三重,刻花刀法娴熟。

    外底刻“孟”字,应为孟姓施主定烧后,施入塔基地宮之供养物。

    之所以说这件瓷碗,是因为其工艺运用了刻花和印花技术。

    还有,其白釉也不是简单的白釉,也可以称之为粉釉,这件瓷器也可以说是粉定。

    之前就说过,印花是先将花纹图案刻划于陶范上,然后再将坯泥压于陶范上成型,使花纹印在器物里面,是一种集装饰与成型于一道工序上的先进工艺。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

    所谓粉定,是指其胎质白似粉,其釉为白玻璃质的定窑白瓷佳品。

    而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指的就是定瓷的刻花及印花工艺。

    宋代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多以颜色釉瓷而享名于世。

    唯独定窑为白釉瓷,如果没有这些精湛的刻、划、印等装饰工艺,定窑是很难与其他名窑比肩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定窑器,都是艺术珍品的原因。

    现在陈文哲既然已经仿了碗、盘,那瓶子自然也不能放过。

    因为静志寺地宫之中的藏品之中,瓶子的数量可不少。

    其中的精品也很多,比如静众院地宫藏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它高19.3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8.9厘米。

    侈口,长直颈,圆鼓腹,大圈足。

    颈饰弦纹,肩饰菊纹;

    腹刻仰莲纹三重,花辦修长,富于立体感。

    瓶口配卷枝钮覆叶纹鎏银盖,并以鎏银片包镶圈足,即所谓“金装定器”。

    早期定瓷的装饰以胎上贴塑、旋纹为主。

    入宋以后,又发展出了刻花,模压印花等工艺。

    刻花即在诸如盘、碗、瓶、罐等器物里外刻划各种花纹图案,使之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

    题材以莲辦纹为主,有单层、双层、三层和变形莲辦多种。

    静众院地宫出土定的窑北宋白釉刻花莲辦纹长颈瓶,口径4.4厘米,腹径12.2厘米,足径8.4厘米,高18厘米。

    喇叭口,细长颈,颈部饰六瓣仰莲纹,花辦划有筋脉。

    肩部宽阔,上刻覆莲纹,花筋叶脉明显。

    扁圆腹,肩腹交接处饰两道凹弦纹,腹部刻重辦仰莲纹,平底,宽圈足。

    此瓶通体优美大方,坚胎白釉加之精致刻花纹饰,使此瓶成为不可多得的定瓷精品。

    除此之外,还有最多的净瓶,比如龙首净瓶。

    定州静志寺和静众院两座地宫出土的定瓷,不乏恢宏壮观、气势非凡的器物。

    如多件白釉净瓶,其中静众院出土龙首莲纹大净瓶,高达60.9厘米,为目前发现定瓷中最大的一件。

    此瓶细长颈,鼓腹,卧足,龙首短流。

    瓶颈上部刻仰覆莲辦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

    肩部刻覆莲纹三重,其下为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四重。

    肩塑龙首流,龙首高昂、前额突耸、张口露齿。

    下颌饰一绺龙须,器形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可谓是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而这样的代表作在静志寺出土的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那么静志寺静众院两座舍利塔地宫之中,到底出土了多少件净瓶,又何谓净瓶?

    这种瓶子又有什么作用?为何出现在佛塔地宫中?

    其实很简单,净瓶就是僧人饮水的器具。

    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云:“賚尔鍮石澡罐,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这里所谓的澡罐,指的就是净瓶。

    这种器物细颈粗腹,粗腹容量鼓大以盛水,细颈防浮尘虫蚊入内而护净。

    净瓶的渊源,或可追溯到佛法初传时代。

    唐法琳《辩证论》载:“僧祗等律云,应法澡灌咽细腹粗护净,便易生善长道,最为要用,是以为佛所叹制。”

    以净瓶作为饮水器具,主要还是为了生善长道。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记:“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

    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唯斯净瓶及新净器所盛之水,非时合饮。余器盛者,名为时水。

    中前受饮,即是无愆。若子午后饮,便有过。”

    这里是说瓶有净、触之分。

    按佛教有午后不食的戒律律,午后即是非时,净瓶之水可以过午而饮,触瓶之水只能在午前饮用。

    另外义净撰《受用三水要行法》又云:“净瓶须是瓦,非铜澡罐。由其瓶内有铜青不净不得灰揩故……然五天之地,五将铜瓶为净瓶者,一为垢生带触,二为铜腥损人。”

    若以铜铁类材质制作净瓶,则瓶内易生垢出锈。

    而这种细长颈的器物,不可能予以从内擦拭。

    所以当时僧人所用的净瓶,都以瓷器为主。

    静志寺中的出土物也证明这点,只不过静志寺、静众院两地宫所藏净瓶,都为定窑白瓷,只有一件为铜净瓶。

    净瓶或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双口与单口之分。

    其形制为锥形长颈,细口朝上。

    颈中部有尖扁轮状平台,鼓肩。

    腹部为圆鼓状或鼓肩向下内直收到底,肩旁有另一大口,呈瓶口状,上大下小。

    有直接以合页扣带盖者,也有未见合页扣的无盖者。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