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流传中形成的哥窑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流传中形成的哥窑

    传世哥窑,从器物的胎色、釉色、工艺、造型等方面对比和分析,其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传世哥窑瓷器的胎色特征很明显。

    虽然哥窑瓷器的窑址和烧造年代,全都悬而未决,一直是考古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但是传世哥窑瓷的瓷胎是什么样的,却早已达成共识。

    传世哥窑瓷器的胎质,分为瓷胎和砂胎两种。

    胎色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具有典型的“紫口铁足”特征,胎色多为紫黑、铁黑、深灰和浅灰等色。

    另一种没有“紫口”特征,其露胎处呈现酱褐色,胎色多为土黄色。

    再就是传世哥窑瓷器的釉色特征,传世哥窑瓷器的釉色主要是灰青色、浅灰青色、炒米黄色、浅炒米黄色等。

    其中灰青和浅灰青色的开片,多呈深黑色。

    而炒米黄色和浅炒米黄色的开片,多具有“金丝铁线”和“文武片”特征,而且炒米黄的釉层较厚。

    一般来说,传世哥窑瓷器的釉,多呈失透乳浊状,釉面具有酥油光泽,属于一种无光釉。

    再就是传世哥窑瓷器的工艺特征,传世哥窑瓷器的工艺十分精湛,底足工艺分为裹足支钉和露胎圈足两种。

    裹足支钉多露黑胎,支钉痕迹很小。

    露胎圈足的器底多采用垫饼垫烧方式,修足十分利落,不拖泥带水。

    其他还有传世哥窑瓷器的造型特征,这个就比较特殊,因为传世哥窑瓷器的造型多以小件器物居多。

    其中各式碗、盘、盆、罐、贯耳瓶、鱼耳炉、五足洗、渣斗式尊等,是常见的器形。

    这些造型颇有古韵,意味深长。

    最后就是烧制特点,其中“聚沫攒珠”这种独特的特征,更是显著。

    传世哥窑瓷器的釉层很厚,最厚之处甚至可以与胎的厚度相等同,釉内含有气泡,如珠子隐现一般,所以素有“聚沫攒珠”的美赞。

    归纳起来,最为重要的特点,其实就是三种“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聚沫攒珠”。

    前两个特点,跟材料和烧制工艺有关。

    而最后一个“聚沫攒珠”更简单,就是跟釉层厚薄有关。

    这個陈文哲早前就研究的十分透彻,就是釉层太厚,封锁住了器胎内部的水分,让它蒸发不出来,留在釉层之下形成的。

    这一点对他来说,做起来并不难。

    所以,最先做的就是哥窑胆瓶,其次哥窑鱼耳炉。

    胆瓶没什么好说的,做出来简单,最终还要看试烧效果。

    只要膨胀、收缩都没有问题,就算烧制成功。

    至于器胎、釉面、釉色、开片什么的,陈文哲倒是不担心烧制失败。

    他之所以烧制胆瓶,就是做实验。wap.

    他真正想要的,肯定是像鱼耳炉这样的器型。

    有难度的器型,制作起来虽然麻烦,但是制作出来之后,它更加漂亮啊!

    比如这种鱼耳炉,就造型古朴大方,形体饱满,釉面有典型的“金丝铁线”特征。

    再就是经典的哥窑葵口盘,造型简约大方,釉表开细碎的纹片,线条优美流畅,这也是哥窑瓷器的代表佳作之一。

    最后,陈文哲做了一件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造型新颖别致,玲珑小巧釉面满布开片,具有“金丝铁线”特征,外底有六个支钉烧痕。

    这件器物制作起来十分简单,要想做得好,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十分精细。

    这种笔洗类的简单器型,只要认真做出来,就肯定是不可多得的哥窑极品。

    做完之后,虽然还没有烧制,但是看着还算可以。

    “这就是仿哥窑器?不算仿古瓷啊!”

    看着自己自由发挥,做出来的哥窑瓷器,陈文哲笑了。

    他慢慢的再开始放飞自我,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

    仿,就只能是模仿,到了他现在的水平,依靠仿制,已经很难让水平继续提升、进步。

    所以,现在他制作瓷器,一般都会放开了手制作,摒弃缺陷,只要优点,这样做出来的瓷器就会很漂亮。

    而漂亮的东西,一般就是成功的作品。

    当然,相比仿古瓷,卖出的价格肯定不会太高,但是现在陈文哲也不缺钱啊!

    仿古只是兴趣,最终还是需要提升技艺。

    就像现在他做的仿哥窑,绝大部分已经不算是仿品,算是一种另类的瓷器品种。

    哥窑瓷器的仿品,自宋代就有,其中以明清时期和现代的仿品数量最多。

    仿制的哥窑瓷器名,就叫“仿哥窑”和“哥釉”。

    不仅官窑有烧造,民窑也有一定的烧造数量,只不过仿制的效果,远远不如官窑。

    清代仿哥窑瓷器,以清代盛世时期的作品最为出色。

    现代仿品哥窑瓷器,一般仿制的效果不佳,开片比较生硬,釉色也不太自然,而且比例不太协调,与真品的韵味相距甚远。

    研究仿品,就自然必不可少所谓的传世哥窑。

    而只要研究这个,就一定会知道,这所谓的传世哥窑,都是出自明清两代。

    特别是明代,因为这里,就可以证明一下哥窑的一个历史谜团。

    五大名窑里,汝窑、钧窑、定窑都是以窑址所在地命名。

    官窑有着官方背景,哥窑的窑址,则一直是华夏陶瓷界的一大悬案,这个之前已经说过。

    如果你研究传世哥窑,就会发现,明清时期对于哥窑器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代。

    比如现今所见最早记述龙泉哥窑的文献,是成书于明代嘉靖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1539年之前,那时一位叫陆深撰的,写了一部《春风堂随笔》。

    书中曰: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两兄弟,皆是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

    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

    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从这里就证明,章家两兄弟肯定是创烧哥窑和弟窑的人。

    但在这里,也确定了他们原来烧制瓷器的窑口,肯定是属于龙泉窑。

    其他都不说,陈文哲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让他的论断,得到足够多的专家认可。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