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六章 固沙机械

第四百四十六章 固沙机械

    从现代农业园离开,陈立东视察的第二站是西联钢铁。

    西联钢铁这边,董事长是陈凤合。

    陈立东的堂兄陈立恒任副总,负责采矿、选矿和冶铁业务,铁是海绵铁。

    同时,拉宁灶火的镍铜矿也已经投产,那边的业务也由陈立恒负责。

    镍铜矿石的选矿工艺大体是破碎、磨矿、分吸、浮选、浓缩,在后边,就交给金属精炼车间负责。

    所谓的金属精炼车间,其实是由机械仆从在值守,定期召唤系统熔炉消化掉镍铜精矿,然后将提炼的铜棒和镍块运到仓库。

    陈立东过来,只是与陈凤合与陈立恒简单吃了顿饭,然后将带来的赋能酒水交给二人。

    工作上,只聊了聊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生产重轨的事情。

    重修西伯利亚大铁路,需要的重轨超过50万吨,被交给远东钢铁厂和国内几家钢铁厂分别生产。

    西联钢铁这边获得了8万吨订单,出厂价3.6个亿,也算是一笔大收入了。

    第三站去一里坪,考察盐湖集团。

    这边的生产还在调整,大概还要经过一年才能稳产,达到设计的产能指标。

    这边化工厂的工艺与稀土提纯有些相似,也是逐级浮选,提取盐卤中的钾、镁、锂、硼等资源。

    工厂一旦开工,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就是电力保障问题。

    原计划盐湖集团用风光发电来保障,但从实际运行看,根本不行。

    化工厂和钢铁厂用电,主要来自昆仑山那边的风光电厂,由上千亩光伏电池和几百个风力机组发的电来供应。

    同时为了储能和调峰,变电站装了大量超级电池。

    可是矿山、钢铁厂、化工厂都是耗电大户,两边同时开机,电就不够用了。

    这就是超级电池的使用弊端,因为电池的充放电是有效率限制的,在640伏电压下,充满1块电池需要8个小时,放电的话时间还要慢一倍,慢就意味着输送的电量不足。

    老四陈学义建议在化工厂这边上一个燃气电厂,有了热电厂,再上新的项目也不愁了。

    再一个问题就是,提完有用元素后的盐卤水怎么办,排回盐湖?似乎有些浪费,还会对盐湖造成污染。

    尾水中有啥?最多的就是氯化钠。

    要想吃干榨净,最好的办法就是建氯碱厂、制盐厂,将产业链一直下延。

    当然建氯碱项目也要排污,但只要舍得投入,到最后一环产生的固危废就会是最小量级,届时用系统熔炉消化一下就行了,技能保护盐湖,又能充分利用一里坪的资源。

    所以陈立东要抓紧回去做董学成的工作,鼓动三优碱业赶紧来这里投资,把氯碱厂建起来。

    ......

    当他准备返程回南陈村的时候,又接到郑少辉的电话。

    郑少辉在电话中说:“咱工职院的周金昊博士来我这里了,跟他一起的还有山城交大任学强教授。

    他们过来,向我介绍了一种力学治沙技术,我认为可行,既然你也在西北这边,不如一起来听听。”

    周金昊博士,曾经是燕京林大的教授,后来转到林业干部学院,学院被东华工职院收购后,留在学院兼任副校长。

    不过周金昊没打算在学院任课,而是回归自己的本行,搞机械研究。

    他最擅长林业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同时正在开展森工机械装备及防风固沙工程装备的研究。

    “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项目于去年被编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周金昊就申报了这个项目,他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弄出了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前段时间去东华超算中心进行了仿真试验。

    陈立东再次回到农业园,在郑少辉的办公室里和几人见面。

    陈立东先问了一下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的进展。

    周金昊一边将一台东华笔记本电脑打开,一边兴奋地说:“方案已经成熟,可以制作样机了。”

    笔记本中的视频被打开,一台拖拉机出现在屏幕上,拖拉机后边拖带着一个箱体,这个长大概6米,宽和高都有两米多的箱子就是所谓的机器人了。

    周金昊介绍说:“这组机械的动力部分使用两组东华超级电池,拖拉机上的柴油机也能把发的电力充给电池,所以它具备超强的续航能力。

    它的控制系统被安装在驾驶室里,拖拉机手负责开车,机械师负责操作机械,再安排一个人后边负责看管草帘释放情况。

    后边这个箱体里就是核心机械部分,包括纵向、横向铺草机构、换草草辊、供草草辊、位移传感器、压草轮等关键零部件。

    纵向铺草机构的原理是......”

    为啥要弄一款草方格铺设机器人呢?

    因为这几年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新修了许多公路、铁路,沿路的防风固沙工程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噶甘公路的试验表明,路两侧是否进行固沙工程,道路的管养就是两种格局,未作固沙处理的道路很容易被埋进沙子里。

    固沙虽然投入大,但是效果明显。

    交通部门准备在沙漠中的道路全面推行防风固沙工程。

    而目前的草方格铺设,全部采用人工作业,使用的只是简单的工具,人工成本太高。

    同时,由于工作地点偏远,环境恶劣,再加上气候条件变化,铺设效率并不高。

    而且,在道路两侧的荒漠地区治理完毕后,若继续进行固沙作业,就要到更远的无人区,难度大,且不安全。

    这样的背景,才使“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项目排上计划。

    当下研究这个项目的不只周金昊这个课题组,蒙省、西疆都有人在搞,届时就看谁的机械设备更可靠、性价比更高了。

    不过,周金昊靠着东华这棵大树,对研发这种机械信心满满。

    他已经准备马上拿出样机,秋天新的稻草下来后,就在蒙省选择一个地块,开始现场试验。

    周金昊讲完机械设计后,陈立东问:“仿真测试怎么样?”

    所谓的仿真测试,就是用工业助手系统的研发平台创建一个沙漠的环境,然后把设计出来的机器放进去进行操作试验。

    周金昊于是又点开了另一个视频,这也是将系统研发平台中的内容投屏后录下来的。

    只见视频中的仿真拖拉机开始在无人驾驶下启动,拖拉机前方是一组平沙装置,能将沙子中的石块和杂物推开。

    后边的铺草机使用的不是散装的稻草,而是用稻草帘卷成的草辊。

    随着机械的运行,稻草辊转动起来,将草帘传送给压草机,压草机将稻草压入沙地,形成稻草沙障。

    机械走过去后,形成边长1米的方格稻草沙障,整齐划一。

    周金昊说:“这个沙障的间距一般可以设定为1米×1米,也可以调密或者调稀。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稻草埋深为0.3米到0.2米之间,压草机是用传感器进行实时测距的,不会出现空压的状况。

    而且通过压草机将稻草压进去,比挖沟埋草更结实。”

    陈立东问:“工作效率怎么样?”

    周金昊说:“常态运行,考虑更换草辊的时间,每台机组按照8小时一个台班计算,一个台班可以铺设草方格沙障4万平米,60亩地。

    如果考虑周边环境和气候因素,以及人员方便、休息的时间,每个台班最少也能铺设40亩地。

    比起人工作业来,工作效率提高150倍,成本至少降低50%。”

    陈立东想了想说:“你没有考虑编织草帘的成本吧。”

    周金昊说:“家里那边正在改进水稻收割机,将稻草收割后直接打捆,然后运到草编厂。

    草帘编织机也能进一步改进,做成全自动编织机。

    稻草捆被传送带摊薄,然后自动编织成草帘。

    这些机械设计出来,我们使用固沙机就不成问题。”

    陈立东问:“成本怎么样?”

    周金昊说:“董事长,现在人工埋草的成本您算过吗?”

    陈立东大汗,他亲自推动了噶甘公路的稻草固沙,但是真的没算过成本账,或者当时有人跟他汇报过,他早就不记得啦。

    看到陈立东摇了摇头,周金昊说:“稻草固沙成本就是稻草加人工费。

    我们先算稻草的钱。每吨稻草在蓝市那边的收购价是200元,编成草帘每吨加50元,运到嘎尔姆运费800元,装卸费10元,总计每吨成本1060元。

    我们测算过,将稻草压进沙漠,按照1×1草方格计算,每平米用草1.2公斤,每亩地用草800公斤,稻草的成本就是848元。

    再算人工,用简单工具手工作业,完成1亩地埋草,需要5个劳动力干满满1天,所谓满满一天不见得是8小时,可能需要10小时,但也按50一天算。

    这就是250元。

    这么算下来,一亩地人工固沙费用就是1100元。

    而用机械的话,8小时干40亩,机械费算成人工费就是10000元,这一万元当然包括拖拉机手和机械师的工钱,再算上两个小工辅助换草,也顶多扣除400元。

    一台机械一个台班毛收入9600元,只要工程不断,血赚。

    机器作业,可以歇人不歇马,24小时连轴转。

    人在驾驶室里工作,外边只要不飞沙走石,照样干。”

    陈立东点了点头说道:“好,不错,这买卖值得干,不过你得考虑,将来甲方会把施工费用降下来。”

    周金昊说:“一个台班费给够2000就行,那时候我们就卖机械了。”

    这就是机械发明魅力所在,一台新型机械的问世,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为一个产业带来改变。

    陈立东说:“只是这个稻草太贵,敢情一吨稻草就要1000多。”

    周金昊说:“不是稻草贵,是运费贵。所以如果能就地取材的话,防风固沙的成本就能降下来。”

    说到这,周金昊赶紧闭嘴。

    为啥?

    这里涉及到一个敏感性问题,嘎尔姆没有水稻,但是别的、相近的城市就没有吗?西青没有,西部地区就没有吗?

    许多人都知道,在河套那边就大面积种植水稻,整个河套水稻种植面积至少上千万亩。

    从河套运稻草过来,里程少一半,运费就少一半。

    可是为啥没人提醒陈立东呢?

    因为在蓝市收稻草、卖稻草的,是他媳妇的娘家人,将稻草运过来的车队也是用的东华纯电重卡。

    这些车队不仅要运稻草过来,还要运钾肥、运这边的特产回去。

    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谁敢破坏,都要损失圈子里大伙的利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那啥,周金昊不想做那样的人。

    只听陈立东哈哈笑着说:“所以我在乌图美仁乡那边试验盐水稻,如果成功的话,咱们不用打多少粮食,收稻草都不亏。”

    周金昊还是没有言语,其实他已经与蒙省那边儿联系过,准备承揽某条公路的防风固沙工程。从河套采购稻草,运费能节约好几百,每亩固沙费用就能控制到600元内。

    理论一番,陈立东对周金昊十分赞赏。

    科研和生产脱节,是华夏科技最大的弊端。

    有些专家确实有本事,但他们搞科研不是为了改善华夏人的生产生活,而是作报告、发.论文,争夺学术上的话语权,不能说不对,却导致不接地气,做不出好的发明。

    东华需要的,是周金昊这样的人才,至于一门心思搞学术霸权的,就让他们在那条路上越行越远吧。

    PS:海潮经常水数字。这不,发明一台机械,就能写出几百字进行效益分析,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毛病。

    海潮这半辈子接触过的项目、老板、教授、专家多了去了,有些人一张口就是世界一流、华夏仅有,牛皮吹得震天响,可一算账就糊涂,或者装糊涂。

    于是,海潮就养成了瞎算账、臭琢磨的坏习惯。

    如果各位书友大大觉着这么写不舒服,您可以私下里跟我交流。

    至于为啥在工业文里,穿插进农业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工业进步势必反哺农业,另一个方面就是为本书收尾埋条线。

    有些书友总盼着主角去征服星辰大海,可为啥要去星辰大海?

    在蓝星不好吗?

    征服星辰大海的动力是啥?

    往好了说,是探索未知世界,直白点,就是为蓝星人寻找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格局小点,也是为华夏十几亿人找处新殖民点。

    有人说,飘向星辰大海需要几个硬件: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大推力、廉价、行星级的载人航天器......

    海潮认为可不只这些呢,遨游天际,吃啥喝啥?在星际流浪又不是飞仙,不能吞食天地灵气,所以粮食和蔬菜也是必须的吧!

    还有,在所有影视剧中,人类冲向星辰大海的动力其实是灾难。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灾难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那么,最直接的就是来一场核战。

    可核大战小编不让写,那就换一种灾难吧。

    唉......

    人有三忌:智小而谋大,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

    主角是重生加系统,必须牛掰。

    您看,海潮这个文科生却要费尽心思让星辰大海出现的合理,让主角牛掰的可信......

    愁啊。滨海观潮的重生之工业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