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织明在线阅读 - 第一章:出京返乡

第一章:出京返乡

    大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旭日初升,阳光温暖明媚,却不刺眼。

    居庸关外,宽阔的官道上,一对对铁甲军士,他们或策马,或步行,滚滚向西而去。

    这些军士护卫着一架大车,车上一具精良的棺椁,车前车后,白幡飘扬,正是张诚麾下军士护卫着宣镇参将张岩的遗体,后面还有十数架大车,上面是找到的林志义等将官的遗体。

    余者战亡的军士太多,都是火化了,只能带着他们的骨灰回家,队伍缓缓行进,肃穆无声。

    队伍后,亦有许多大车,上载一些粮谷、马料,更有崭新的盔甲军仗,旌旗金鼓,军帐等扎营立寨之物。

    还有一队队匠户,他们推着小车,随在队伍中间,有三百户之多,拖家带口的,却是一支近两千人的队伍,艰难行进着。

    张诚策马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岗上,回望着,后面雄伟的居庸关,心中感慨万千。

    半年前,他是踌躇满志的率着麾下千余精骑奔驰出关,现如今,又领着千余马步军士,外加数百匠户,踏上了归乡之路。

    唯一改变的,就是他从千户,升任游击将军。

    官道上,已然泛起丝丝绿色,两旁粗壮的柳树发出新的枝芽,嫩绿嫩绿的,官道两侧的山岗上,荒野间,也是一丛丛的绿草生出,都快要掩盖杂草的胡黄之色。

    又是一年新草绿,这是新的开始,是生的希望,不知道张诚的未来,会否如这一丛丛新草,生机勃勃!

    …………

    朝廷对此次入卫勤王的有功官将封赏过后,又是赐宴,一番欢畅的宴饮之后,各将便纷纷领兵回返各自的驻防之地。

    关宁各将自是各归本镇,陕西诸将唯有陕西总兵贺人龙一部兵马奔回陕西,进剿商洛山中闯逆残余,剩下的如曹变蛟、左光先等部皆将跟随洪承畴驻防蓟辽。

    昨日,宣大总督陈新甲便在三位总兵的护卫簇拥下,离京奔宣大驻地而去,张诚因要等待叔父张岩灵柩设祭三日后,护灵归乡,所以晚走一日。

    临行前,特意传召张诚,先是一番温言抚慰,接着告诉张诚,自己会在保安州等待,望他能快速追来。

    留驻京城这些时日,张诚也是没有闲着,杨廷麟还未离京南返,他要等待卢象升的遗体设祭七日后,为卢象升护灵归乡。

    张诚便多次拜见杨廷麟,并将麾下张国栋及五十名精骑留下,陪同杨廷麟一起为卢象升护灵归乡。

    这期间,杨廷麟也未忘记张诚前时的嘱托,他动用关系,不但在京城和天津找到了甘薯,更寻到花生、玉米和马铃薯,此时这里的人们称之为土豆子,意为土里长出的大豆子。

    花生和玉米自南阳地区传入明朝已有百年,只是在南方种植才普遍些,北方也有种植,却并未大范围推广开来。

    而甘薯和土豆,则是近几十年才传入明朝,南方也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种植,只是当年徐光启在天津操练新军之时,才试种了一段时间。

    徐光启不止是明朝的内阁大臣,他更是一位当代的科学家,一位实践者,他操练新军、铸造火炮、改良火器。

    更试着推广花生、玉米的普遍种植,还在北方推广甘薯、土豆,更改良南方稻种,并在天津、通州、良乡等地试种。

    徐光启主持修撰《崇祯历书》,并翻译了《几何原本》,还编撰《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等著作。

    可惜,他的心血却赶上了明末的乱世,如若此时国家安定,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定必会追上,甚至领先世界的脚步。

    此外,还联系到几家种植过北稻的农户,对于北稻,是徐光启当年在天津附近操练新军时期,试着改良的,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

    但是那甘薯和马铃薯,却是张诚急需的,当下,便与杨廷麟一起去寻到那些农户,他们都已躲进城中,以避虏骑,他们皆是世代的庄稼汉。

    当听说眼前这位将爷,便是阵斩奴酋岳托的张诚将军,他们都是惊得目瞪口呆,甚至语无伦次,张诚也是多番解释,并承诺保证他们安定,绝无兵灾之扰,他们才答应跟随张诚前往宣镇。

    于是,张诚又拜托他们多寻访一些种植过甘薯、马铃薯、玉米、花生、北稻等作物的农户,只要愿意前往宣镇,每户给银十两,并发给一应农具、种子,以及耕牛等物资。

    并将麾下右哨二总把总王铁人留下,负责置办相应的农具,购买相应良种,护卫这些农户前往宣镇。

    除此之外,杨廷麟还将一位朋友介绍给了张诚,他就是御史喻上猷,此人虽因同为御史,才与杨廷麟交好,却非杨廷麟那般忠心于明朝。

    他明面上是一股清流,私下却是颇喜结交,思想活泛得很。

    喻上猷,本是江西丰城人,原籍湖广石首,崇祯四年的进士,与杨廷麟同年,且皆为御史。

    只是,此人后来归降李自成,崇祯十六年,任其吏政府侍郎,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任兵政府尚书。

    不过,张诚感觉自己正需要这样的人,只要他心思活泛,才好为我所用,至于银子,只有花出去的,它才是银子,存在库里,它连个土块都不如。

    临走时,张诚给张国栋留下了一千两银子,并给他一个任务,护送卢象升遗体归乡后,在杨廷麟的帮助下,寻访陈子龙。

    按照张诚的记忆,这时的陈子龙应该是正在整理徐光启《农政全书》的手稿,没记错的话,今年就该刊印发表了。

    陈子龙也是大明忠臣,他与杨廷麟素来交好,此番杨廷麟送卢象升灵柩归乡,并赴任江西,正可借他之力寻得陈子龙,并求购《农政全书》。

    顺便求取《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徐光启的其他书作,张诚还要张国栋尽力采购花生、甘薯、土豆等良种,以为将来耕种之需,若是有懂得种植之法的农户前来,那就更好了。蜗牛非牛的织明